“眼視”是一種近程戰術無人機,1993年6月的第一架原型機在巴黎航展披露。當時是雙尾梁,雙直尾和雙T型尾翼布局。1994年初開始試飛。當時作為翼傘回收的概念機,當經過以色列陸軍評價后仍贊成采用常規回收傘。1996年1月,重新設計成目前結構的飛行器首次試飛。“眼視”Ⅱ的攜帶更重要的載荷,其用途是在前沿陣地前40KM范圍內的高威脅戰區提供戰術態勢信息和炮火調校以支持作戰梯隊。目前可能正在研制或生產當中。
變型
“眼視”:低級梯隊執行偵察、監視、目標捕獲和炮兵火力控制用,有A、B兩國型號供給不同用戶。
“火鳥”2001:非軍用型,其尺寸較大,自動化程度較高,全雙向數據鏈路,前端有防沖擊的攝像機并且使用更為方便,用于消防、環境監測,生態管理。1996年進行野外火災處置表演。
機體:采用上單翼布局,單管狀尾梁從機身短艙的上后部伸出,與機翼主梁成一直線并支持倒V型尾翼。前三點式固定起落架。
動力:一臺17.9KW(24hp)Dale DH-290型雙缸二沖程發動機;兩葉推進式螺旋槳。
載荷:具有晝夜工作能力。初步設計可攜帶Tamam POP型插入式光電任務載荷,并有實時圖像下行鏈路。機上攝像機供導航用。
導航與控制:自主飛行或半自主飛行執行任務計劃。可預編程給定的飛行路線飛行,自主導航到預選的坐標并在這區域上空由攝像機引導飛行一個圓形航線,能夠由車載二人操縱的機動地面控制站進行控制??刂婆_加入一個電視屏幕用于實時電視圖像和戰術情況顯示。也可用手持控制器。到位后30分鐘內展開完畢。
組成:由3架飛行器、2個控制臺的地面控制站,發射和回收系統和車載數據鏈路組成。地面操作人員3~4人。
發射與回收:常規輪式起飛或從拖車上的彈射架上彈射。降落傘回收系統或常規輪式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