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
軍用無人機作為現代空中軍事力量中的一員,具有無人員傷亡、使用限制少、隱蔽性好、效費比高等特點,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突出。軍用無人機作戰用途多、生存能力強、對作戰環境要求低,是信息戰和網絡中心戰的重要裝備,其在戰場的成功運用,揭開了以智能化遠程攻擊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戰爭的新篇章。
無人機最早的開發是在一戰后,到了二戰后,不少軍事強國將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靶機,開啟了近代無人機發展的先河。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凸顯出重要性。
隨著高技術廣泛應用于無人機,無人機正進行脫胎換骨的變化,將以嶄新的姿態飛向未來。
二、應用
1、情報偵察
偵察無人機通過安裝光電、雷達等各種傳感器,實現全天候的綜合偵察能力,偵察方式高效多樣,可以在戰場上空進行高速信息掃描,也可低速飛行或者懸停凝視,為部隊提供實時情報支持。高空長航時戰略偵察無人機從偵察目標上空掠過,替代衛星的部分功能,執行高空偵察任務,憑借高分辨率照相設備拍攝清晰的地面圖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便攜式無人機可以大量使用,滿足部隊連排級戰場監視、目標偵察、毀傷評估等戰術任務。
2、軍事打擊
攻擊無人機攜帶作戰單元,發現重要目標進行實時攻擊, 實現 “察打結合” , 可以減少人員傷亡并提高部隊攻擊能力。攻擊無人機能夠預先靠前部署, 攔截處于助推段的戰術導彈, 作為要地防空時在較遠距離上摧毀來襲導彈。主戰攻擊無人機體積大, 速度快, 可對地攻擊和空戰, 攻擊、 攔截地面和空中目標, 是實現全球快速打擊能力的重要手段;戰術攻擊無人機在部分作戰領域可以代替導彈, 采取自殺式攻擊方式,對敵實施一次性攻擊;攻擊型反輻射無人機攜帶有小型和大威力的精確制導武器、 激光武器或反輻射導彈, 對雷達、 通信指揮設備等實施攻擊。
3、信息對抗
在戰場上無人機可以隨時起飛, 針對激光制導、 微波通信、 指揮網絡、 復雜電磁環境等光電信息實施對抗, 有效阻斷敵方裝備的攻擊、 指揮和偵察能力, 提高已方信息作戰效率。電子對抗無人機對指揮通信系統、地面雷達和各種電子設備實施偵察與干擾,支援各種攻擊機和轟炸機作戰;誘餌無人機攜帶雷達回波增強器或紅外模擬器, 模擬空中目標,欺騙敵方雷達和導彈,誘使敵方雷達等電子偵察設備開機,引誘敵防空兵器射擊,掩護己方機群突防。
4、通信中繼
信息化戰爭中,通信系統是戰場指揮控制的生命線,也是敵對雙方攻擊的重點。無人機通信網絡可以建立強大的冗余備份通信鏈路,提高生存能力,遭到攻擊后,替補通信網絡能夠快速恢復, 在網絡中心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擴展了通信距離, 利用衛星提供備選鏈路,直接與陸基終端鏈接,降低實體攻擊和噪聲干擾的威脅。作戰通信無人機采用多種數傳系統,各作戰單元之間采用視距內模擬數傳系統,與衛星之間采用超視距通信中繼系統,可高速實時傳輸圖像、數據等信息。
5、模擬飛行器
模擬靶機、飛機、導彈和其他各種飛行器的飛行狀態。主要用于鑒定各種航(防)空兵器的性能和訓練戰斗機飛行員、防空兵器操作員。
美軍認為,21世紀的空中偵察系統主要由無人機組成。美軍計劃用預警無人機取代E-3和E-8有人駕駛預警機,使喚其成為21世紀航空偵察的主力。
三、特點
(一)機體可大可小
根據作戰需要,軍用無人機可以設計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狀。高空長航時戰略巡航無人機為保證必要的動力和太陽能轉換面積,其機身和展翼比較長;攻擊型無人機為提高機動性能和戰場生存能力,機體就朝著小型化方向發展;執行特殊任務的微型無人機只有幾個厘米甚至幾個毫米;仿生撲翼無人機稱為機械鳥,利用仿生優勢執行各種特殊的偵察、運輸和信息對抗任務,可以設計成各種鳥和昆蟲的體形。
(二)航速可快可慢
無人機不受生理過載極限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飛到適合的速度、 高度和航程;也可以通過急速升降、倒飛、急轉彎飛行等方式,來增加隱蔽性和提高生存能力,降低反無人機攔截武器的攻擊概率;空戰時還可進行超常規機動,規避導彈等高速攻擊武器。執行特殊偵察任務的無人機可以超低空、超低速飛入敵方陣地,避開雷達跟蹤,執行精細的戰場信息搜集、光電對抗和電磁干擾等任務。
(三)留空時間可長可短
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的戰術偵察或信息對抗無人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發射升空,作短時間飛行,執行戰場實時偵察和對抗任務。高空長航時戰略偵察無人機能夠連續數十天執行飛行任務,和各類偵察衛星配合,對目標進行長時間監視,形成太空和大氣層一體化、全方位的偵察網絡。
(四)飛行和起降方式靈活多樣
無人機的飛行方式包括固定翼、懸翼,涵道風扇等。起降方式靈活多樣,固定冀無人機采用跑道起飛,滑跑著陸和攔阻索著陸;戰術型垂直起降無人機采用懸停和短距滑行,地面滑跑著陸;小型無人機采用彈射或手持發射,滑跑或攔阻索著陸,或者降落傘著陸;微型無人機通常手持發射,降落傘回收。仿生無人機能從地面車輛、艦船、航空器、亞軌道飛行器、衛星等多種平臺上發射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