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RTK賦予了無人機實時獲取高精度空間位置信息的能力,無人機在未來的行業應用中將更精準的完成更復雜的任務。這也是區分航拍無人機與行業無人機的重要指標之一。

目前高質量的RTK在小范圍或者開闊的區域,理想作業半徑可以達到10km,但在實際作業中,由于受到電臺功率及數據鏈傳輸質量的影響,有效距離比標稱的要小很多。
根據實際作業經驗,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距離最好限制在5 km 以內,所以在大范圍無人機航測工作中,RTK 的優勢就不太明顯,動態測量數據后處理PPK技術(Post Processing Kinematic)因此應運而生。
作為RTK技術的重要發展,PPK 采用快速求整周模糊度的技術,利用2-5個歷元觀測值就可以得到厘米級的三維坐標,不受通訊及地形的限制,且作業半徑可以達到30km以上。
PPK的工作原理
利用進行同步觀測的1 臺GPS基準站和至少1 臺GPS流動站對衛星的載波相位觀測量數據進行采集,在計算機中利用GPS處理軟件進行現象組合,形成虛擬的載波相位觀測量值,確定接收機厘米級的相對位置,然后進行坐標轉換得到流動站在地方坐標系中的坐標。

RTK的工作原理
在基準站上設置1 臺GPS接收機,對所有可見GPS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根據相對定位原理,實時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數并計算顯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

RTK技術與PPK技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