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系留式無人機的發展主力目前是中國移動,相關應用已經出現在洪澇、臺風、塌方、地震等災害中,并在邊界巡視、基地安全、景區監測、地質勘測、野外作業、森林防火、應急通信、公安反恐、交通監管、新聞采訪、工程監控、環境監測、影視拍攝、科學研究、國防軍工等領域有一些前景。
中國移動的系留式無人機背后還有華為(提供4G基站)和一家創企(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影子。與兩位大佬合作的這家創企,團隊來自北航、清華、浙大等高校,有多名北航的教授、副教授擔任公司技術顧問,據稱已經獲投數千萬元。
有報道顯示,借助該高空基站迅速建立的應急通信系統,無人機可為方圓5平方公里區域持續提供8小時的穩定信號(一說駐空高度800米時,覆蓋可達20公里),站點部署可在2小時內完成(但本次地震中基站團隊10日下午到達九寨溝,11日上午完成站點開通。實際運用中還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平均下載速率為36.4Mbps,上傳速率為5.47Mbps,平均語音MOS值為3.4,可同時為近千個手機用戶提供即時通信服務,保障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諾基亞F-Cell:無線也能行除了系留式無人機,諾基亞貝爾實驗室還提出了F-Cell,集成太陽能電池模塊的無人機基站,以無線的方式實現自我供電、自我配置以及自動連接到網絡,并在聯網后立即開始傳輸高清視頻。由于其靈活性(無線)、大容量、低延時和可擴展性,F-Cell將可以持續解決運營商及企業在小型基站與回傳布線、部署及成本等方面面臨的難題,還被寄望于更為日常的未來廣域網(5G、4G及LTE 4.5)建設。
據悉,F-Cell架構包含位于中心位置的閉環64天線大規模MIMO系統,該系統可以將8個波束分發到8個自供能的(太陽能供電)F-Cell。架構支持頻分雙工(FDD)或時分雙工(TDD)模式的非視距無線網絡,以及多達8個獨立的20MHz信道的并行運行模式,能夠在現有LTE網絡上實現1Gbps的系統吞吐率。未來,該架構將通過擴展,利用更高的頻譜帶寬、新的頻段及更大規模的天線陣列,實現數十Gbps的系統吞吐率。
智東西認為,無人機基站有望成為一種靈活的、續航可靠的通信基站,特別是作為臺風、塌方、地震自然災害、極端條件下的應急方案,系留式無人機基站技術已經成熟,并已有成功的案例;而貝爾實驗室提供的無線小型基站方案則具備更為強大的實用性,不管是在應急方案中解決地面環境不適宜車載系統進入的問題,還是在未來的通訊部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