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航線規劃時,我們需要根據場地具體情況設置合理的航線。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航線規劃技巧,能讓大家飛防作業能力更上一層樓。
邊距內縮原則
1 有障礙時邊界內縮距離
邊界有障礙時,為避免植保機自動飛行過程中意外撞障礙物,需留出一定安全距離。假設植保機噴幅為 5 米,那么現在安全距離不論是預留 1 米還是 5 米,都需要多作業一條航線,那這時邊界內縮距離我們應該選擇更安全的 5 米。所以在邊界有障礙物時,保守方案可以選擇內縮一個噴幅的距離。
2 無障礙時邊界內縮距離
邊界無障礙物時,不少人以為邊界內縮半個噴幅,剛好噴到邊界最合適。其實不然,田間作業環境多變,假如噴灑時來一陣風,半個噴幅的內縮很容易因為風吹造成漏噴。所以,在邊界無障礙時,可以把噴幅覆蓋范圍設置超出田邊界1米左右(不影響周邊作物情況下),這樣可減少環境引起的漏噴情況。
長航線原則
在規劃航線時,航線長度越長越好。眾所周知,植保機作業換行的過程相比正常航線飛行要慢很多。頻繁換行會導致浪費時間與電量。所以,為了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規劃航線時應盡量以長航線為主。
不過,經過測試發現,當航線長度超出 200 米后,提升的效率就不太明顯了。比如說,一塊地長 200 米寬 400 米,飛 200 米的航線和 400 米的航線效率也是差不了太多的,這時可以根據具體環境因素來決定飛 200 米航線還是 400 米航線。
坡地作業原則
1 常規坡地作業航線
在規劃坡地作業航線時,應該沿坡地等高線設置航線。設置成常規爬坡航線時,植保機在作業全程都需要比平地作業消耗更多動力,以完成爬坡、下坡,這樣會更耗費電力。
2 等高線坡地作業航線
但如果是執行等高線航線,航線與在平地飛行作業是相似的,只需在短暫的換行時拔高、降低。與前一種航線作業方式比較,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并且降低了作業墜機風險
那在坡地作業時,高度該如何設置呢?以等高線作業航線為例分析,假如植保機的換行橫移距離是 5 米,那么我們就需要知道,在當前作業的坡地上,橫移 5 米,坡地高度變化了多少。
假如植保機橫移 5 米,坡地高度升高 1 米,正常最低作業高度不小于 1.5 米,為保證植保機橫移時足夠安全,那么最低高度應該設置為 1+1.5=2.5 米。這樣每次植保機橫移時便有 1.5 米以上的安全高度作為緩沖,大幅減少發生意外的幾率。
當然,航線規劃不只這三項原則,但這三項原則已經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作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