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上,使用無人機對輸電線路進行巡視時,巡視效率與操作人員對飛行器的操作熟悉程度、環境復雜程度息息相關。例如有些熟練的電網員工,一天能夠使用他們的飛行器巡視幾十基塔,有些員工還能利用環境所帶給他們的有利條件,操作飛行器到幾公里外的海島上對鐵塔進行巡檢。相對的,一些剛學會飛行的“新司機”們,則可能需要幾倍的時間,去完成一些老手巡檢目標。本文將以日常輸電線路巡檢作業為例,分析如何高效的對一段線路進行日常輸電線路的機巡作業。
一、作業機型設備的選擇
根據不同的任務及線路環境,采用不同機型,才可在不同環境下勝任巡檢工作任務。例如在陣風較多的山區或沿海地區進行可見光巡視工作時使用如大疆的經緯M200系列等動力冗余度較高的無人機進行作業,能有效減少無人機因抗風降低的飛行不穩狀態;在需要進行紅外或進行夜間特巡作業時,使用雙光功能紅外相機如禪思XT2或帶有補光燈功能的可見光設備如御2行業版能更好勝任其工作,達到好鋼用在刀刃上的精準作業效果。
同時前期設備檢查及準備工作也十分重要,首先必須充分知悉并了解自己所攜帶的設備是否滿足這次的巡檢需求,比如電池數量與作業量的匹配、電池狀態的檢查等,為每次的飛行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巡檢線路的現場環境的選擇
地形條件狀況、有無允許起降的場地,飛行空域是否視野廣闊、無遮擋物,所要巡視的線路應該事先通過調查(衛星圖、線路建造設計圖、地形圖等),對線路進行分段,避免正式巡視時手忙腳亂、飛出遙控范圍導致失聯、墜毀風險。
三、巡檢飛行計劃的選擇
航線規劃、順序安排、對于線路塔上關鍵部位(絕緣子、銷釘或者螺母等)順逆光的拍攝手法選擇,曝光補償的控制等等、在限制的條件中盡可能地設計高效的航線方案。
四、導線巡查作業高度的選擇
輸電導線由于其重力作用,一般都會下垂且低于塔本身的高度,這個時候如果需要對線路有個飛行巡視的需求時,需要對所需巡視線路進行距離恒定的跟隨錄像。此時飛行器的飛行高度盡可能與導線不在同一高度,距離相差和1~2米為優,防止因為操作失誤導致的撞線及墜機。
五、通道巡查作業高度的選擇
在日常巡檢作業中,在開始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把作業高度選擇在高于地線之上,待飛行器到達指定的飛行高度后,才可開始作業,防止飛行器遭遇撞擊。
六、巡檢作業半徑的選擇
受續航以及短波射頻信號特點的影響,作業半徑不應超過2.5km,電池電量降至35%-40%的區間內,應考慮立即全速返航,以免觸發低電量強制降落,導致無人機丟失。
無人機巡檢應具有:安全,高效,全面,快捷的四大原則,而巡檢過程中發現,無人機巡檢由于山林地勢的原因,往往無法到達地面對塔基等部位進行巡查,過低的飛行高度也會因飛行難度的增加,對工作效率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
更多無人機巡檢專業知識,請查看慧飛《無人機巡檢技術(電力專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