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正逢“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細數“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增長情況,由23.5萬億增加到31.3萬億,這也使我國蟬聯世界制造業之最。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有助于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但是,“制造大國”不等于“創造大國”,我國雖然已經位于“制造大國”之首,但是距離“創造大國”仍有一段距離,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更多核心技術成為當務之急。
解決“卡脖子”問題,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
此前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不少專家認為,解決“卡脖子”“掉鏈子”等核心技術問題仍是今年科技自主創新的重頭戲。那么目前我國在哪些領域還存在“卡脖子”現象?
首先是芯片問題。中科院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半導體芯片制造涉及19種必須的材料,大多數材料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而國內芯片制造領域所有的化學材料、化工產品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就導致我國芯片設計雖然處于國際頂尖水平,但因為無法自行生產芯片,而被其他產業上游公司或國家“卡脖子”,從而影響了國內整條芯片相關產業鏈。
其次是激光雷達。激光雷達是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必備組件,但在這一領域,我國擁有話語權的企業屈指可數。值得一提的是,頻頻受到國外阻撓的華為成功解決了激光雷達這一卡脖子技術,其所研發的用于智能汽車領域的激光雷達已經被應用在了很多汽車品牌上,不少國產汽車巨頭企業都已經和華為達成了合作的意識。
此外還有高端傳感器等等都在“卡脖子”清單之列。
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把握智能化發展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全面部署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等等,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充分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最根本的是要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趙大春表示:結合企業數字化轉型契機,推動“5G+安全生產+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建立覆蓋全國、上下聯動的“5G+安全生產云平臺”,將礦山、危化品的安全生產行業經驗知識沉淀到云平臺,提供“按單點菜”式的低成本、靈活部署的中小企業上云解決方案,普惠廣大中小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對5G在農業上的應用給予了建議,他表示:養豬業的科技含量很高,5G技術能在種豬選育、科學喂養、防范感染等方面,給予很大幫助。
同時,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保障中,運營商廣泛運用基于5G技術的數字化創新和網絡服務, 并首次應用于全國兩會媒體報道,實現了宣傳報道上的創新,保障兩會開得更安全、服務更精準。
助力“十四五”,2021年光博會6月盛啟
隨著疫情常態化,光電子行業的廠家早已恢復常態,積極尋找商機、廣攬訂單。為了給光電子行業助力,2021年光電子產業博覽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本次展覽總面積30000㎡,預計吸引全球1000多家光電企業參與,攜創新技術及產品向業界閃耀發布。
本屆光電子產業博覽會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一場規模較大的光電領域盛會,依托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強大行業資源集群效應,將為展商帶來眾多需求商機。
光電子產業博覽會作為中國光電子行業風向標,已歷經12屆,本次2021年光電子產業博覽會將以昂首闊步之勢引領行業。展會將呈現紅外微光技術與應用、激光與智能制造、光通信&光傳感及物聯網、光學&精密光學制造、測控技術與儀器、創新科技及實驗成果、微納制造、國際半導體5G應用八大主題展。
全新模式,翹首期待,聚勢合作,共襄盛事!2021年6月21-23日,讓我們相約北京國家會議中心,2021年光電子產業博覽會再度啟程,誠邀業界共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