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簡氏防務評論》2004年1月號報道] 通用動力加拿大(GDC)公司的“蝗蟲”(Grasshopper)自主式小型無人機信息系統,2003年11月底由加拿大陸軍第5旅在奎北克的瓦爾凱特爾和美國東北部德路姆堡完成了機場試驗。凱夫拉復合材料結構的“蝗蟲”原型機是基于先進亞聲速公司設計的、2002年10月首飛的串列式機翼無人機。2003年6月,加拿大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C)把系統演示批給了通用動力加拿大公司。
原型“蝗蟲”的翼展有1.82米(6英尺),但現型“蝗蟲”的翼展已經改為2.43米(8英尺),其前翼或鴨式翼的翼展為1.2米。它的機身長度為1.8米,包括12厘米×12厘米×86厘米的有效載荷艙。“蝗蟲”無人機采用電動機驅動推進式螺旋槳,巡航速度為39千米/小時(21海里/小時),最大速度83千米/小時(45海里/小時),最大爬升速度為90米/分(300英尺/分)。
“蝗蟲”的最大有效載荷是2.3千克,其中傳感器0.9千克,氧化鋰可充電電池0.45千克。它的巡航時間有2小時,使用非充電電池達到3小時。最后的傳感器供應廠商尚未選定,但是有效載荷包括雙可見光攝像機(日光攝像機和像增強器)或紅外(8~12微米,非致冷)攝像機,輔助進行目標識別。傳感器裝在俯仰-傾側穩定框架內,平直飛行時兩側視角為45°,垂直方向前后視角66°(總視場132°×90°)。
“蝗蟲”小型無人機小到足以用手投擲發射,一旦升空就能夠自主工作,包括回收,不需要駕駛員。但是,目前計劃則是能夠通過數據鏈路超控,允許重新安排任務或轉交給其他操作員。據通用動力加拿大公司稱,這種無人機和有效載荷是“完全透明網際協議因特網同位體”。機載有效載荷數據界面包括模擬、離散數字、以太和通用串行總線幾種類型。有效載荷圖像以視頻或高分辨率單幀圖像形式,能夠通過分頻數據鏈路中繼到地面,或者如果飛行距離超過15千米時則存儲在機上。(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孫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