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防務新聞》2006年3月16日報道] 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GAO)近日發布報告說,美國國防部計劃從現在到2011年將花費200億美元采辦無人機系統(UAS),為美軍和美國國土安全提供新的情報/監視/偵察(ISR)能力及攻擊能力。不過,盡管一些UAS在戰場上的應用取得了成功,但國防部的一些UAS項目仍經歷了進度拖后、性能不足和成本超支的“拖、降、漲”問題。
這份報告特別審查了美國三個最大的無人機項目:“全球鷹”高空長航時信息無人機、“捕食者”中空長航時信息無人機和“聯合無人空戰系統”(J-UCAS)。報告說,“全球鷹”和“捕食者”最初都是成功的技術演示驗證項目,它們采用了不同的采辦策略,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全球鷹”的研制、試驗和生產工作高度交疊進行,結果卻導致了嚴重的成本、進度和性能問題,使其在被批準進入系統研制與驗證(SDD)階段之后,計劃采購的數量比最初減少了19%,而單位采辦成本上揚了75%。“捕食者”則采用增量式(incremental)或漸進式(evolutionary)發展途徑,更符合美國國防部修改后的采辦政策。盡管該項目也經歷了一些問題,但與“全球鷹”相比,其進度拖后和成本上漲問題相對較輕,并已開始了原型機在作戰環境下的測試工作。
J-UCAS項目自2003年成為美空軍和美海軍的軍種聯合項目以來,經歷了預算削減、管理權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轉交軍方和在最近的四年度防務評審(QDR)中被調整為一個單獨的海軍艦載無人戰斗機(UCAV)項目等情況。但不管它的未來如何,美國國防部至少還有機會從“全球鷹”和“捕食者”項目中吸取教訓。除非它積累了充分的、可保障J-UCAS和其他先進UAS項目采辦的知識,否則它還會繼續在今后的項目中面對進度拖后和成本超支的風險。
GAO建議,在“全球鷹”項目完成全系統驗證及制訂出可保障未來投資策略有效性的方案之前,美國國防部應限制該機的生產。但美國國防部已表示不贊同GAO的此建議,因為它相信它正在采取適當措施來對該項目進行風險管理。(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