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6年7月12日] 今年年初,BAE系統公司在英國國防部的授權下,首次公布了過去保密的一些無人機/無人戰斗機(uav/UCAV)研究情況(詳見本欄目2月20日報道:《BAE系統公司公布UCAV研制情況》和2月22日報道:《英國公布無人機研制及其技術研究的有關情況》)。盡管該公司并未公開其在低可探測(LO)技術和UAV/UCAV領域的全部工作,但已公開的內容已足以讓人們了解,該公司在今天UAV/UCAV先進技術幾乎被美國壟斷的情況下、仍確信自己能在世界UAV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是有理由的。在下周就要開幕的范堡羅航展中,該公司將首次公開展示一些UAV/UCAV。有關官員強調說,他們的工作絕不僅僅是重復其他國家已做過的工作,并已經超越了美國公司在此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人們將在范堡羅航展上看到這一點。
在BAE系統公司公布自己的UAV/UCAV研制情況之前,世界上其他航宇和防務巨頭,例如美國波音公司、諾·格公司、洛·馬公司,瑞典薩伯公司、意大利阿萊尼亞航空公司等都已或多或少地公開了自己至少一個已達到技術驗證水平的UAV/UCAV項目。BAE系統公司看上去對此毫無反應,因而人們廣泛地認為它對此領域沒有興趣,或在此領域缺乏能力。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出現了一些該公司正在探索未來先進航空技術的線索,回顧這些線索,我們就會發現該公司今天能在UAV/UCAV技術領域達到這樣的水平并不奇怪。
1995年,BAE系統公司(當時還是英航宇公司)的官員就對簡氏記者表示:已在位于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Lancashire)的沃頓制造廠的南邊,建立了一個包含一些機庫等設施在內的新研究區。該區被設計成一個小一點的“臭鼬工廠”(Skunk Works,洛·馬公司航空分部從事先進概念技術開發的部門),將開展一些新穎的航空器概念研究,其中許多與英國國防部的“狂風”GR.4戰斗轟炸機的后繼替換機有關——后來這一工作演變成了保密的“未來進攻性飛機”(FOA)項目,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LO技術。
這個英國版“臭鼬工廠”——“南方”(South Side)研究區內建有一個雷達截面積試驗場、一個低速風洞和一個熱燃氣實驗室(用來測試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布局)、電子戰和電磁試驗設施、一座發動機試車臺和一支特別試飛單位。1996年3月,BAE系統公司首次承認:它正在代表英國國防部進行一些未來飛機技術研究;如果客戶需要一種隱身轟炸機,那么公司現在就可給出一種類似B-2A或F-117A的設計;如果客戶需要一種同時具備高敏捷性和隱身能力的戰斗機,那么公司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這種飛機應采用何種布局。
距今3年前,BAE系統公司首次發布了其“臨摹”(Replica)項目的一些圖片和少量信息——建造某種有人駕駛隱身戰斗機的全尺寸模型。該機在設計上與美國原麥·道公司的JSF(聯合攻擊戰斗機)設計方案有著顯著的相似,而事實上在麥·道被波音并購之前,BAE系統公司與它在軍用飛機項目方面一直有著密切的工作關系。不過現在看來,“臨摹”可能只代表了該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LO技術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其他的成果則用到了后來公布的UAV/UCAV上。
按BAE系統公司今年初在倫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所披露的,自2002年以來,它已進行的保密無人平臺研究項目不少于6個:“翱翔者”(Soarer)、“茶隼”(Kestrel)、“大烏鴉”(Raven)、“科萊克斯”(Corax)、“赫提”-D(Herti-D)和“赫提”-A(Herti-A)。其中,“大烏鴉”就是一種兼顧了敏捷性和LO特性的設計,而“科萊克斯”也具備LO特性。這也說明,雖然英國確實可借助與美國的密切關系和對F-35項目的高度參與獲取LO技術,BAE系統公司仍在這一領域仍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并至少已初步掌握了該技術。由于這項工作是該公司代表英國國防部進行的,故獨立掌握包括LO在內的未來航空關鍵技術也是英國國家意志的體現。
“翱翔者”是BAE系統公司研制的第一種驗證機,目的是驗證計算機建模的翼身融合體(BWB)隱身設計是否有效。該機的翼展只有1.5米,在奔寧山脈西部波爾頓(Bolton) 的一座海拔456米的峰頂進行了試飛。該公司接下來研制的“茶隼”沿用了BWB設計,但采用了噴氣發動機推進,翼展也增大到5.5米。該機的研制是與克朗菲爾德大學合作進行的(后者在BWB布局設計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運用了快速工程化方法。2003年3月,該機在蘇格蘭馬希利漢尼的坎貝城機場(Campbeltown Airport)首飛成功。此后,該公司改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繼續進行試飛工作,主要是在馬希利漢尼海灣。“茶隼”的外形布局和結構主要針對LO優化,被遙控駕駛員認為起降不易操縱,并且飛行時不穩定。但BAE系統公司在對所收集的各種數據進行仔細分析后,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操縱性問題的出現是因為遙控駕駛員與機體分離,無法在第一時間對飛機狀態做出反應。因此,未來UAV/UCAV應具備從起飛到降落的全程自主能力,應該由機載計算機自主進行飛行控制,而不是由遙控駕駛員。此后在2003年12月17日、2005年初和2005年8月18日,該公司又先后首飛了“大烏鴉”、“科萊克斯”和“赫提”。
BAE系統公司自主式空中系統銷售主管安迪·威爾遜(Andy Wilson)在那場新聞發布會上承認,以上6個項目仍只是該公司LO和UAV/UCAV項目的一部分,其余仍處于高度保密狀態。該公司的UAV/UCAV工作大多數是由該公司一個保密單位——“先進技術演示驗證中心”(ATDC)承擔的,該中心的許多部分就在前述“南方”研究區內。(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