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宇日報》2007年3月19日報道] 在2006年7月舉行的英國范堡羅國際航宇展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曾首次公開了其“臭鼬”(Polecat)低可觀測性遠程/長航時uav(無人機)的有關信息,并表示該機已經進行了試飛。然而在當年12月,該機就在一次試飛中墜毀,使洛·馬公司的高端UAV研究工作受到了沉重打擊。
在洛·馬公司內部,“臭鼬”UAV的編號是P-175。按美國空軍官員和洛·馬公司公布的消息,2006年12月18日,該機在美國內華達州試驗與訓練場進行試飛時,地面的飛行終止設備發生了不可復原的意外失效,導致該機自動啟動了故障-安全飛行中止模式,結果使飛機墜毀。即,該機的墜毀是因為機上的飛行終止系統像預期的那樣正常工作的結果。
“臭鼬”驗證機是洛·馬公司是利用自身的快速原型機技術和工程學專長,自行投資2700萬美元、在18個月之內研制出來的。在墜毀之前,該機正在進行一個新階段的試飛,內容主要是驗證飛翼式氣動設計。該機的氣動布局主要是為在超過6萬英尺(18288米)高度飛行而優化的,然而直到墜毀事故發生,該機的飛行包線還未曾拓展到1.5英尺(4572米)高度以上。在研制“臭鼬”的過程中,洛·馬公司還驗證了先進的低成本復合材料制造工藝、可產生輕微機翼變形的翹曲桿設計、先進飛行控制系統和地面設備等。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盡管“臭鼬”墜毀了,但公司已經學到了許多東西。
在2006年的范堡羅航宇展之前,洛·馬公司一直對“臭鼬”進行保密,并且迄今為止,從未自行公布過是為了滿足何種客戶需求而進行開發的。該公司對墜毀事故也一直保密,直到本周美國媒體開始懷疑該機的狀態時才公布。(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