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07年12月22日報道] 在12月18日發布的《無人(駕駛)系統路線圖》(Unmanned Systems Roadmap,以下簡稱《路線圖》)中,美國國防部提出:無人系統將繼續承擔更多的“枯燥的、臟的和危險的”軍事任務,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大多數需求仍將由有人駕駛平臺來完成。
在這份《路線圖》中,美國國防部認為在2015年或2020年之前,無人系統執行諸如壓制/摧毀敵防空(SEAD/DEAD)之類的危險任務將成為現實;在2025年或2030年之前,無人系統甚至可能用于空運。但在空-空作戰等很需要智力敏銳性和大系統協同的任務領域,無人系統在可預見的將來可能無法取代有人系統。用美國國防部無人機系統特別任務組副主任Dyke Weatherington的話說就是:“我們還沒有實現那樣的自主性……并且坦白地說,我們在這份路線圖中已經計劃的目標也需要許多年才能成為現實”。
在這期間,美軍將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提高無人系統在四類關鍵任務中的能力,即:監視與偵察;目標識別與指示;反水雷;NBC(核、生、化)和放射性、爆炸物監測。Weatherington總結說,情報/監視/偵察(ISR)仍將是無人系統的首要任務能力,也是目前戰斗指揮官們最為短缺的能力;發現和處理水雷(含地雷和路邊的臨時爆炸裝置)則排在第二位,美國國防部希望能以無人系統來填補這一能力空缺,但實現這一能力的關鍵并不在無人系統中的無人平臺,而在于開發更好的傳感器來發現和定位這樣的威脅。至于利用無人系統來遂行SEAD/DEAD任務,Weatherington表示他們相信美軍現在已經或者很快就會擁有這樣的能力。
按《路線圖》的觀點,無人機系統是遂行SEAD/DEAD很有吸引力的方案,因為這樣的任務是“危險的”,它威脅到生命安全并可能帶來政治風險,需要在作戰行動的首日就開始執行,此時敵方的綜合防空系統未遭到破壞,先進入者被擊落的概率比較大;無人機系統也是執行ISR任務的理想選擇,因為這樣的任務通常是“枯燥的”,有時也會是“臟的”和“危險的”,而無人機系統容易比有人駕駛航空器實現長的續航時間(包括人的因素和平臺設計兩方面原因);無人機系統還是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有吸引力的方案,這與它適合ISR任務是一致的。美國在針對阿富汗這個內陸國家的“持久自由”作戰行動和針對伊拉克的“伊拉克自由”作戰行動中,切身體會到了大作戰半徑/續航時間的重要性。在這兩場作戰行動中(尤其是前者),美國空軍的重型轟炸機若從本土起飛,任務往返可能需要長達44個小時,機組乘員的疲勞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路線圖》稱,如果采用無人機系統來執行這樣的任務,那么地面操作人員就可以4小時輪班一次。
《路線圖》預測,在2015~2020年間,美國的無人機系統和無人車輛系統可能可以達到與有人駕駛系統在攻擊、兵種合同和SEAD/DEAD作戰中相互協同的水平。在那時,無人機系統將可能用來執行空中加油、反潛和水面戰等任務。近期無人機系統可能開始執行或強化的任務能力包括通信中繼、信號截聽和海上/地面監視。
《路線圖》號召,美軍各軍兵種應當采用相同的無人系統設備和通用的標準,這樣無人系統裝備體系及其所獲得的信息就可以實現全軍互用。(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