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08年8月27日報道] 基于科恩達效應(Coanda Effect)的杰奧夫飛碟(GFS)項目中首架自主飛行的Fenstar 50飛行器使用內燃發動機,希望能在2008年年底實現飛行,其首飛是在今年的6月。
Fenstar 50的碳纖維結構由lola group公司的復合材料專家提供,兩沖程的發動機燃料為石油和汽油的混合物,最大起飛重量18.5kg,有效載荷5kg,能攜帶4L的燃油,依據其有效載荷的情況,其續航時間可以達到1小時。
科恩達效應是沿飛行器表面的高速氣流在拐角處能附于表面的現象,通過這種效應來產生升力。GFS項目的目標是為今年晚些時候的飛行測試選擇一個自動飛行系統,目前正在和系統供應商接觸。
公司已經和美國軍方完成了一次評估研究,目前正準備另一項評估研究。GFS項目參與了MIRA團隊的英國國防部自主飛行器重大挑戰競爭,其原型機使用鋰聚合體電池提供動力。
在重大挑戰項目中,GFS項目參與了一些垂直起降飛行器項目,包括曼切斯特大學的Tumbleweed,鋰聚合體電池提供動力的飛行器直徑1m,一個中央控制盒和六個轉子在剎車的末段,看起來像一個輪子。(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溫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