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型“無風”無人機
“如果軍隊購買不合格的國產無人機,那么無異于犯罪。”26日,俄羅斯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澤林用罕見的嚴厲語調,批評了俄羅斯軍工企業。他明確表示,俄羅斯空軍將拒絕接受質量低劣的國產無人機,省出錢來購買以色列無人機。俄羅斯軍方與國防工業部門圍繞武器進口問題的矛盾進一步公開化。
據俄羅斯《觀點報》27日報道,俄羅斯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澤林對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現狀嚴重不滿。他26日表示,國產無人機無論是在速度、高度,還是機載設備性能上都無法滿足軍方需求。軍隊如果裝備這種不合格的無人機,將嚴重危害國防安全,“無異于犯罪”。
俄羅斯目前正在進行軍事改革。改革完成后,無人機數量將占空軍飛機總量的40%以上。但是,俄國防工業的科研水平已遠遠跟不上軍方要求。報道稱,在25-30年前,蘇聯在無人機研制領域曾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現在已遠遠落后。在2008年的俄格戰爭中,俄軍由于缺少遠程大型無人機,在情報方面非常被動,而格魯吉亞裝備的以色列“蒼鷺”無人機卻屢屢發現俄軍行蹤,并報告給俄自行火炮部隊。痛定思痛,俄羅斯在今年初與以色列達成協議,決定花5300萬美元購買12架“蒼鷺”等型號的無人機。
國防工業的萎靡不振直接導致了俄武裝力量的衰退。11月27日,俄海軍北方艦隊前司令維亞切斯拉夫·波波夫也擔憂,由于裝備的陳舊,俄遠洋艦隊將在2015年崩潰。困局之中,批評指向了俄軍工企業。俄總統梅德韋杰夫10月底表示:“在過去的這些年里,我們投入了數量可觀的經費發展軍工綜合體,但取得的成績十分平庸。”一些軍事專家也認為,俄國防工業一直在吃蘇聯老本,現在俄武器在世界范圍內聲譽下降,企業只好把老化的武器塞給自己的軍隊。
俄軍自然不甘心,近來開始頻頻傳出進口武器的消息。目前,俄羅斯已進口了法國產的坦克熱像儀,特種兵使用的是英國和奧地利的狙擊槍,空軍計劃進口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直升機發動機,而正在涅瓦河上進行現場推銷的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以2萬噸的排水量搶了所有武器進口計劃的風頭。
圍繞進口武器問題,俄羅斯國內掀起了激烈論戰。許多民眾不明白,曾經的武器出口大國,為何突然變成了進口大國?面對指責,俄國防工業部門滿腹委屈。精確制導武器的主要研制單位“雷達MMC”公司負責人抱怨:“全世界為研制無人機投入的經費達數十億美元,而俄羅斯最多只有幾百萬盧布。國家似乎放棄了無人機的研制。”俄軍工聯合體工會近日也致信國防部,請求改變武器進口政策:“國防部不支持國內企業,反而購買外國裝備,將給軍工綜合體帶來巨大損失。”
同時,購買西方武器,在很多俄羅斯人心中還存在信任障礙。軍事專家葉甫蓋尼·特里福諾夫認為,意大利曾在二戰后將“新羅西斯克”號戰艦作為戰爭賠償交給蘇聯,但1955年該艦發生爆炸,有不少證據表明,意大利在戰艦上秘密安裝了炸彈。而現在,俄羅斯向潛在敵人買武器存在同樣隱患:法國有可能在“西北風”戰艦上安裝電子芯片,一旦法俄關系惡化,可以啟動芯片使戰艦成為一堆廢鐵。
但一些專家對這種陰謀論不以為然,認為俄羅斯與西方已不是敵人。俄政治與軍事分析研究所分析處處長亞歷山大·赫拉姆契欣是進口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不進口裝備,俄國防工業和軍隊將不可逆轉地退化,“軍工企業無法提供軍隊所需的裝備,我們只好把錢給外國人。”他在《國防工業為軍隊服務,而不是相反》中寫道,“軍隊的任務是保衛國家,而不是為國防工業的員工提供社會保障。”他提出,俄羅斯可在進口的同時,與西方合作生產武器,這“也許不像直接進口那樣傷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