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玉樹地震中,正是這種無人機在極其惡劣的環境里,帶回來第一手高分辨率災情照片。記者還了解到,江西有關部門也將裝備該類型無人機,用于森林防火、鄱陽湖保護等領域,此次飛行正是相關部門對該機性能的一次實地測試。
![]() |
![]() |
卓越功能
雨燕—Ⅲ曾被譽為“功勛機”
在實地測試現場,記者見到了三款無人飛機,均為雨燕系列,據介紹這些無人飛機我國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準備試飛的雨燕—Ⅲ機身略顯陳舊,而且有些地方還用膠帶綁著,其他兩架飛機則是嶄新的。“這不會影響飛機的性能吧?”記者詢問相關技術人員。“完全不會有問題,正是因為受了這些傷,雨燕—Ⅲ被譽為功勛機。”
原來,在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中,中國地震局某部臨危受命,當天就攜帶著雨燕—Ⅲ趕赴地震災區。無人機從3800米的高原起飛,在黃金救援期內第一時間帶回來災情照片。尤其是那些因地震道路受破壞的地區,地面一時無法到達,無人機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給救援決策提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不過,由于高原地區及震后地質破壞嚴重,飛機在降落過程中發生了一些碰撞,因而受傷。“我們試飛的無人機,就是在玉樹地震中執行任務這一架,別看受傷了,執行飛行任務絕對沒有問題。”技術人員如是說。
百公里之外仍可實時操控
從外表上看,無人機確實與普通的飛機模型并無兩樣,都是使用電池作為動力,只不過無人機的下方有安裝攝像頭和相機的預留裝置。而且,記者還注意到,起飛時無人機也需要遙控器進行控制。不過,遙控器僅用于起飛發動機啟動控制,一旦飛入運行軌道,飛機一切運行完全依靠衛星gps定位及電腦遠程控制。
據介紹,雨燕—Ⅲ無人機翼展長度1.66米,機身長度1米,高度0.49米,不安裝攝像設備的凈重只有4.5公斤,可攜帶0.5公斤重的裝備。該無人機的優勢在于其飛行高度低能達到50米(海拔),最高可以到4000米,基本可以適應任何環境,特別是有利于低空飛行,以拍攝到地面高清晰照片。此外,其飛行速度最高能達到每小時80公里,滿負荷運轉可飛行45分鐘。正是基于其可完全脫離地面無線控制,既可靠衛星遠程操控,也可按設定的飛行軌跡飛行,因此能執行很多特殊任務,進入到地面無法抵達的區域進行拍攝。“我們可以在百公里之外對飛機進行控制,并發送各種指令去完成各項任務,因此操控系統就是我們的技術核心,也具有完全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