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飛行國際》2010年7月15日報道】 安裝了變形機翼的無人機原型機計劃將從2011年開始進行飛行試驗,該無人機使用內嵌形狀記憶合金作動器,可在加熱情況下實現機翼變形的。
該無人機正在由多倫多大學機械與工業工程小組為新加坡國防研究與發展所DSO國家實驗室進行研發。
項目研究負責人Shaker Meguid教授稱:“與采用襟翼和副翼的傳統非連續的變形機翼設計而導致過于復雜和增加過多重量相比,最大的差異在于我們采用智能材料如形狀記憶合金。我們聚焦于機翼平面形狀的改變,使機翼后掠變化,以達到很高的變形率并改變面積,但內部的作動器的變形很小。而且,作動器構成了翼梁結構-這是我們新設計的精巧所在。”
這些形狀記憶合金作動器當受熱到某個點時就能夠變形至預定的形狀。Meguid教授設計的作動器是以對抗的方式而不是順從的方式來進行部署的,這就意味著至少有兩個作動器在相反的方向工作才能產生需要的效果。
Meguid教授說:“如果你加熱形狀記憶合金,它們就會改變形狀-如果有4個而你加熱其中兩個,機翼就會彎曲。這是連續的變形,對抗結構具有這樣的優勢:它們只需要外部的刺激就能變形至新的形狀,而不需要額外的刺激來保持該形狀。”
這種設計的一個潛在的缺點是內嵌變形能力的使用將會增加無人機的重量。但是,Meguid教授堅信該方式可改進飛機的性能,如降低阻力、增加升力,從而消除增加重量的缺點。
這個為期6年的變形機翼項目的第一階段是提供一架原型機,Meguid教授稱這項任務將在今年年底完成。Meguid教授稱:“我們現在正在尋找一種彈性體蒙皮來覆蓋智能機翼以實現預期的功能。一旦選擇了合適的蒙皮,原型機就會進行風洞試驗并最終進行飛行試驗。”
飛行試驗計劃是從2011年開始,這也是機翼變形項目未來三年的開始標志。Meguid教授帶領著Aarash Sofla 博士、Paul Galantai博士在多倫多大學從事該項目,而DSO團隊由Tan Koktin 和Yeo Wei Kiong博士領導。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王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