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地點選在吳江市黎里鎮雄峰村,試驗用地共約150畝,首先進行的是藥液覆蓋密度試驗:試驗小區面積180m2,3次重復,采用“棋盤式”布點試樣,采用規格75×75mm的紙卡,分上下兩層固定在水稻葉片上,用于承接沉降到水稻上的霧滴,噴霧介質為麗春紅-2R水溶液和熒光劑水溶液。待飛機噴霧晾干后,將標記好的紙卡按順序進行顯微照相,并輸入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進行統計分析,即可精確測定單位面積藥液覆蓋密度等參數。進行藥液覆蓋密度試驗,是為了測試噴霧藥液在單位面積上覆蓋程度,噴霧藥液在單位面積上覆蓋密度越好、越均勻,防治效果就越好。
其次進行的是藥液沉積量試驗:試驗小區面積、布樣方式、噴霧介質等與藥液覆蓋密度試驗相同,采用取定量水稻植株帶回實驗室,通過分光光度計、標準曲線、面積測定儀等進行測試,并根據藥液有效質量濃度與麗春紅-2R和熒光劑的比例關系,計算出相當于農藥有效成份的沉積量。藥液沉積量直接反映了農藥的有效利用率,沉積量越多,農藥有效利用率就越高,防治效果就越好。
第三個進行的是藥液霧滴飄移試驗:藥液霧滴飄移是反映飛機噴灑作業中農藥飄失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反映了噴灑作業的副作用,生態環境污染、人身安全等。藥液霧滴飄移試驗嚴格按ISO 22866:2005(E)Equipment for crop protection——Methods for field measurement of spray drift國際標準執行。
第四個進行的是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試驗:根據當地蟲情報告,植保站要求的農藥使用劑量,進行水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我們根據飛機低量噴霧特點,與常規噴霧施藥進行了對比防治。
飛行高度設定離地7m,飛行速度3m/s,作業效率100畝/h。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去吳江進行水稻田間試驗,較去年而言,完全做到了飛機自主飛行:只需在噴灑作業前,將水稻田的gps信息采集到,進行好航路規劃,輸入到內部控制系統中,飛機就可以載著噴灑裝置,自主將噴灑作業完成,完成之后自動飛回到起飛點。而在飛機噴灑作業的同時,可通過遙控車內的顯示界面做到實時觀察噴灑作業的進展情況。
經后期的鑒定和反饋信息得知,本次試驗的藥液沉積量和藥液覆蓋率都優于常規,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優于傳統防治。
這次水稻田間試驗期間,得到了吳江市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吳江市黎里鎮雄峰村的大力支持,吳江市新聞媒體也進行了跟蹤報道,在此深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