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機載大功率激光武器和擊落無人機的艦載激光武器
在今年7月舉行的英國范堡羅航展上,美國雷聲公司公開了其與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共同研制的激光防空武器系統從軍艦上發射激光束“點燃”無人機的視頻資料,并稱這是激光武器系統首次在海上擊落空中目標。
一 艦載激光武器海上擊落無人機
雷聲公司導彈系統部門副總裁麥克·波恩表示,海上激光武器測試成功對激光技術而言是一大進步。
該激光武器系統由美海軍的“激光武器系統”和雷聲公司“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的傳感器組件組成。“激光武器系統”安裝在一個固定于“密集陣”Block IB近防武器系統基座的穩定平臺上,操作人員通過“密集陣”對目標進行光電跟蹤和雷達測距。“密集陣”捕獲目標后,引導“激光武器系統”發射激光并準確聚焦到目標上將目標燒毀。
今年5月底,在加利福尼亞沿岸的圣尼古拉斯島海軍武器試驗場上,這種激光武器系統接受了秘密試驗,與無人飛機展開了較量。試驗中,安裝在戰艦上的激光武器系統在戰艦雷達系統的指引下,向距離戰艦大約3.2公里之外、以480公里時速飛行的4架無人飛機射擊,激光器32千瓦的能量在數秒之內就將無人飛機燒毀。
雷聲導彈系統公司總裁泰勒·勞倫斯稱,“這一系列射擊試驗證明了‘密集陣’與‘激光武器系統’組合而成的激光武器用于海上作戰的可行性,驗證了該系統在海上環境中,從具有戰術意義的距離外探測、跟蹤、打擊并擊毀動態目標的能力。”
“激光武器系統”由6臺工業用“光纖激光器”組成。這6臺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經光束合成,得到功率為50千瓦的激光束,可用于對付無人機、迫擊炮彈、火箭彈和小型水面艦艇等。除艦載應用外,雷聲公司同時還在研究將該系統安裝在拖車上,構成一種陸基激光防空系統,應對來襲的迫擊炮彈和火箭彈。
目前,激光武器投入實戰尚需解決很多技術難題。如海上的潮濕大氣會吸收激光束的能量、激光照射到目標后會發生光反射等都會影響激光武器的打擊效果。但雷聲導彈系統公司副總裁邁克·波恩稱,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例如,雖然任何材料都具有光反射特性,但一旦照射到材料上的激光功率超過一定數值(一般為數千瓦),就會使材料發熱,導致其光反射能力降低,進而使材料吸收的光能越來越多并最終燒毀。
波恩稱,具備防空能力,尤其是反炮彈和火箭彈能力的激光武器系統具有廣泛用途。位于阿富汗的空軍基地、伊拉克巴格達的“綠區”、以色列與加沙的交界地帶等都可能部署這類激光防空武器系統。
波恩同時表示,雖然目前利用激光武器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在技術上還存在較大差距,但該公司一直在為此而努力。
[page]二 機載激光系統空中擊落導彈
今年2月11日,美國導彈防御局研制的“機載大功率激光武器”在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穆谷點海軍航空兵基地內成功擊落了一枚彈道導彈。今年3月,美軍機載激光反導系統首次進行空中試驗,并成功擊中目標。美軍宣稱,這種武器系統借助紅外感應裝置發現目標并展開激光攻擊,其主要作戰任務是攔截正處于發射升空階段的彈道導彈。
這種機載激光武器系統是由波音公司和美國導彈防御局聯合主導研制的,格魯曼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是上述項目的“合伙人”。該系統由一架波音747飛機攜帶升空,并且在飛行中,對由“液體燃料”推進的彈道導彈進行了攻擊。
美軍認為,激光武器是很有潛力的“新一代”反導系統。美國導彈防御局指出,激光反導武器系統測試成功,表明美軍有能力同時打擊多個敵方發射的彈道導彈。美方透露,與普通反導彈裝置相比,上述系統成本較低,能短時間內反復發射,可識別分布在方圓數百公里范圍內的導彈發射陣地,并展開攻擊。
在開發新一代機載激光導彈防御系統的同時,五角大樓還決定分4個階段部署造價更低、機動性更好的海基艦載激光導彈防御系統:即由配備“標準-3”艦對空導彈的“宙斯盾”巡洋艦充當發射平臺。
[page]三 從激光武器試驗看創新機制
美軍在新型武器的研發上,向來有不拘一格的優勢,特別是重視調動各類企業的創新意識。
就以開發激光武器為例,美軍就在各家大小企業中征集各種標新立異的“好點子”,希望改善現有激光系統過于笨重和昂貴的弱點。受到此次艦載“密集陣”激光武器擊落無人機的鼓舞,美軍的機載激光反導系統也準備使用“光纖激光器”來看看效果。
美軍研制新武器,很多時候并不能夠達到目的,甚至相當部分的研制計劃都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是正是由于這些失敗的研究,卻帶動了新技術的發展,并產生了巨大的積累和擴散效應。比如“光纖激光器”,即使它最后無法成為實用性的武器系統,但也許會成為干擾來襲導彈紅外導引頭的有效工具,或者帶動“光纖激光器”在通信、光電制導等領域的發展。
在當今信息高度共享而又急速膨脹的時代,武器研發已經不僅僅是少數軍工機構的工作,而是應該建立一個寬松的創新環境,吸引軍方、企業、民間等各方的觀點和思路,實現武器裝備乃至整個工業技術實力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