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航宇日報》2010年12月23日報道]RQ-4B“全球鷹”Block 30已經完成作戰試飛,從而為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和美國空軍正在討論的旨在降低
無人機成本而轉入全速率生產的決定奠定基礎。諾斯羅普公司負責高空長航時系統的副總裁George Guerra表示,攜帶了機載信號情報載荷(ASIP)的Block 30M型的初始作戰測試和評估(IOT&E)飛行已經在12月14日完成。攜帶增強綜合
傳感器套件(合成孔徑
雷達和光電/紅外
攝像機)的Block (批次)30I型“全球鷹”的IOT&E飛行已在10月完成。預計在明年3月完成測試報告,隨后將決定是否轉入全速率生產。Block 30型將取代現在裝備的早期能力較差的Block 10型。空軍還在使用Block 20型,其中兩架目前部署在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Al Dhafra空軍基地,這兩架攜帶戰場機載
通信節點(BACN)載荷在阿富汗上空執行任務。并將部署兩架以上的配裝BACN的Block 20型以提供更高的支持。空軍計劃購買42架Block 30型“全球鷹”。最初生產的無人機已經開始在位于太平洋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和位于地中海撒丁島的NAS Sigonella投入使用。更大型的Block 20/30/40型“全球鷹”的經濟可承受性已經受到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的批評。Guerra表示:“我們已經提出了超過100條的對策,同時我們正在開展以降低成本為目標的評估工作。”評估涵蓋研制、生產和
維修保障。他表示:“我期望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我們將開始確認我們所貫徹的部分對策是否有效,并開始獲得成本降低的收益。”
Guerra表示供應商所開展的工作將降低平均產品單位成本,同時諸如空軍和海軍乃至北約所裝備的“全球鷹”采用通用備件工具的對策也在考慮中,從而減低維修保障費用。他表示:“我們已經建立了一條產品改進曲線…(并)選定了在這條曲線上我們所期望達到的點。我們已經確認的對策正幫助我們達到曲線甚至更好。”
MP-RTIP
同時,多平臺雷達技術插入項目(MP-RTIP)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已經完成與首架生產型Block 40“全球鷹”(編號AF-18)集成,并準備開始飛行試驗。“全球鷹”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測試進展緩慢已備受批評,Guerra稱諾斯羅普正在同美國空軍一同著手縮短Block 40測試周期,以便該系統可以很快裝備部隊。
計劃裝備德國空軍用于執行信號情報(SIGINT)任務基于Block 20型的“歐洲鷹”原型機已經在12月初在愛德華茲完成一次30.3小時的長航時飛行。“歐洲鷹”預計在明年4月或5月轉場至德國,以便EADS完成信號載荷的繼承。
諾斯羅普BAMS項目經理Steven Enewold表示美國海軍的首架MQ-4C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Block 30型的改型)正在準備計劃在2012年5月進行的首飛,并計劃于2015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Guerra表示海軍還在計劃接手空軍在2011年由Block 30型替換下的Block 10型無人機,從而使其現有的BAMS-D驗證機的數量增加。
諾斯羅普期望在2011年中期與北約簽訂一份期待已久的合同,后者將采購6架盟軍地面監視系統,該系統改進自裝備MP-RTIP的Block 40型“全球鷹”。(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許赟)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