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訊【記者 王晶 見習記者 劉杰】臨港經濟區安全環保應急體系建設初步建成,目前已實現24小時監控。年內,一架無人機將“上崗”,這種用于高危突發安全事故信息采集的無人飛機將助力臨港安全。
臨港經濟區聚集了化工、重裝備制造、糧油等企業,安全環保一直是臨港的重點。為此,臨港斥資5000余萬元打造了應急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封閉園區監控管理系統、氣象環境監測系統、應急通訊系統等。
臨港應急通訊系統將通過無線網絡實現事發現場與指揮中心的實時通信。目前,臨港應急指揮車已經投入使用,無人機即將投用。最長處將近2米的無人機,能夠垂直起降快速飛行,是一種目前全球領先的微型自動駕駛無人飛行器系統,主要用于高危突發安全事故。當事故現場地勢險要、漫布毒氣或溫度過高時,無人機可替代工作人員進行探測。
這架無人機可攜帶多種便攜設備,對事故現場進行勘探,及時地將相關指標、視頻、圖像傳輸回指揮中心,為應急指揮長期提供判斷依據。此外,無人飛機還可以肩負臨港經濟區高空巡邏和航拍的任務。除無人機外,總投資1200余萬元的芬蘭博浪濤53米智能登高平臺消防車和奧地利盧森寶亞防化救援照明車也將于年內陸續到位。
此外,臨港監測系統也在積極地建設中,目前氣象監測站已經完成3套裝備的建設、大氣質量監測站已建成2套裝備、特征污染物監測設備已安裝完4套、水質監測設備已安裝2套,這些檢測設備可實時監測天氣等外部條件的變化,預判污染物擴散的范圍及方向。目前,臨港經濟區應急體系已經初步建成,預計年內可達到整體初步驗收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