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捕食者-C無人機。 2011年2月中旬,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透露,由該公司研發的艦載噴氣無人機––“海上復仇者”已經完成了關鍵的風洞試驗。它是該公司為滿足美國海軍“航母發射無人空中監視與打擊”(UCLASS)項目的需求而設計的一款無人機。 為滿足日益提高的任務要求,2010年5月,美國海軍向本國的一些國防企業發出了有關艦載空中監視與攻擊無人機的信息征詢書。在這份征詢書中,海軍定義了一種由4至6架自主起降的無人機所組成的概念系統,用來執行“不規則戰爭”和“混合戰爭”任務。海軍希望能夠在2018年將一款適應自身需求的無人機融入到其航母艦載機編隊中。 “復仇者”功能更加強大 “海上復仇者”的前身是“捕食者-C”的衍生型。“捕食者-C”旨在執行高速、多任務、持久情報、監視及偵察任務,以及精確、時效性對地或對空攻擊任務。該機當前擁有44英尺長的機身以及66英尺的翼展,使其能夠以400節的速度飛行20個小時,并且能夠在高達5萬英尺的高空執行任務。 預見到美國對于未來艦載無人機系統的需求后,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在研制“捕食者-C”的過程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設計,從而使該機更能夠滿足美軍航母對作戰飛機的后續要求。這些特殊的設計包括高燃油效率的發動機和進氣裝置、可伸縮的光電/紅外探測器、內置武器艙和折疊翼。此外,該機結構也變得更具靈活性,配備了與航母相適應的起降裝置、尾鉤、牽引裝置以及其他適于在航母上操作的裝置。 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海上復仇者”綜合了“捕食者”系列無人機18年以上發展、生產和系統支持技術,以及100萬個飛行小時的運行經驗。而且,“捕食者”系列的許多元件、組件和子系統已經為海軍提供它所渴望的成熟、可靠和可負擔的任務能力。 “海上復仇者”采用純粹的噴氣動力裝備,配備有 Lynx合成孔徑雷達、多個光電/紅外線攝像系統,以及重達3000磅彈藥和其他傳感器。它所采用的開放式模塊結構使其具備了“即插即用”的系統配置、結構管理以及快速飛行、控制變化和適應環境的重要靈活性。 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飛機系統集團總裁弗蘭克·佩斯在提及“海上復仇者”艦載無人機時指出:“該機滿足了美國海軍對艦載無人機系統的需求,它能夠為海軍提供長航時、可靠的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精確打擊能力”。此外,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尼爾·布魯也表示:“‘海上復仇者’采取的技術能夠負擔得起并且可以轉換,它能夠增強美國指揮官的環境感知以及開展時間敏感性攻擊的能力。” 美國海軍望眼欲穿 2010年5月,在向外界發放信息征詢書時,美國海軍的打算是到2018年時為其航母配備這款隱形載艦無人機。不過現在,海軍高官迫切希望能夠盡快獲得這一能力。 對此,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加里·拉夫黑德表示:“在我看來,這一計劃進行得太慢了。嚴格來說,我們必須要有獲得這些能力的緊迫感。”拉夫黑德的這一言論,體現了海軍最高領導階層迅速推進無人機技術的新緊迫感:在這一領域中,美國海軍落后于美國空軍及陸軍。 不過,拉夫黑德也承認說,海軍在操縱無人機的問題上面臨著特殊的挑戰,即無人機需要依靠戰艦周圍的有效通信而行動。 美國海軍打算讓艦載空中監視與攻擊無人機機群,在有爭議空域內執行長航時監視任務。此外,拉夫黑德還描述了“海上復仇者”艦載無人機會給海軍帶來的其他福利。他說:“以往人們總要花費大量時間,以便獲得艦載機飛行員資格。即使在岸上的時間里,我們也會到偏遠的地方進行大量訓練,以確保年輕的海員們能夠安全地登上航母。而擁有艦載無人機系統后,人們便能省掉這其中的大量工作。” 此外,拉夫黑德還明確表示,美國海軍尋求艦載空中監視與攻擊無人機的行動,不會損害其從洛馬公司采購大約260架 F-35C聯合攻擊戰斗機的計劃。他說:“我們采購 F-35C的心情與推進艦載無人機系統的心情一樣迫切。目前,我們也在推進采購 F-35C聯合攻擊戰斗機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