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60年代美軍將無人機作為遙控目標誘餌首次用于越南戰爭,到海灣戰爭廣泛使用無人機參戰,再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諸軍種不同型號無人機特別是戰術無人機大規模運用,美軍無人機技術發展日趨成熟,運用范圍和作戰任務不斷拓展,顯示出突出的作戰效能。
美軍大力發展無人機,反映了美軍注重技術制勝、不斷追求“零傷亡”的作戰理念。無人機作為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前沿技術裝備,不僅成本低,效費比好,而且無人員傷亡風險。如果說海灣戰爭美軍盡顯其超強的技術優勢和高技術武器裝備巨大威力的話,那么這些年來美軍又把武器裝備發展的目光投向無人機等智能化武器裝備平臺,足以說明美軍始終站在軍事科學技術前沿、注重以技術帶動戰術進而提升軍隊作戰能力的思維理念。目前,盡管還難以確定無人機能否帶來一場戰爭藝術革命,抑或是引領新戰爭革命,但它至少已改變我們的戰爭思維方式、作戰力量運用和作戰籌劃設計。
隨著技術的發展,無人機還將在戰爭中繼續發揮更大作用。海灣戰爭等近期局部戰爭表明,美軍無人機加油、夜航、自主飛行、遠程轟炸、多平臺發射等技術日臻完善,全天候作戰能力不斷增強。美軍無人機的種類已由以往的靶機、高空戰略偵察無人機,擴展到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無人機,甚至將戰術無人機配備到了作戰分隊。如美海軍研究室近日首次成功進行了XFC無人機垂直發射試驗,這種無人機體積非常小,不僅可由“捕食者”、“全球鷹”、AC-130投射,而且可由飛機、艦船、卡車甚至是水下航行中的潛艇進行垂直發射,執行遠程監視與情報偵察任務。一些小型或微型的無人機還能夠協助有人駕駛飛機,以“蟲群戰略”突襲敵航母,像昆蟲一樣悄然進入敵方建筑物、涵洞等死角實時偵察,甚至能像“飛碟”一樣突然“鉆入”敵方指揮所、炮兵陣地等“心臟”要害地帶偵察和突襲。可以說,無人機作為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已由“偵察配角”逐步演變為“進攻主角”,不僅成為衛星偵察等其它偵察手段的有效補充,而且能執行遠程偵察、邊境巡邏、目標識別、電磁干擾、物資運送、精確打擊和毀傷評估等多樣化的作戰訓練任務。
美軍大力發展無人機啟示我們:人和武器裝備的有機結合,技術和戰術的有機融合,是提升軍隊戰斗力的重要途徑。無人機作為未來聯合作戰中的“新興力量”,將與有人飛機一同并肩作戰,并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和數據鏈,與太空偵察衛星、空中預警飛機、直升機、地面裝甲戰斗車輛、海軍艦船等聯為一體,展現未來戰場新景觀。目前,美軍已成功嘗試將無人機成建制規模使用,組建了MQ-9“收割機”無人機中隊,與有人飛機編隊協同配合完成特定的作戰任務。由此可以看出,美軍大力發展和運用無人機,不僅代表了信息化戰爭時代人和武器裝備結合的新方式,反映了美軍注重軍種聯合、技術融合制勝的先進理念,也向我們展示了未來智能化戰爭的新模式。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在加快現有武器裝備信息化改造、升級和新型武器裝備研制的基礎上,加大無人機等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的研制和運用力度,確保我軍始終站在世界信息技術和新軍事變革的前沿,在戰技融合創新上求突破,努力創造克敵制勝的新技術和新戰法。(潘金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