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登載戴伍馬宗達(DAVE MAJUMDAR)的文章說,未來的無人機將必須飛越敵對地區,在此地區敵人會主動挑戰他們的存在,一個由3名美國空軍軍官組成的小組聲稱。
這個小組4月20日在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會議上向與會人員介紹說,雖然今天的無人機,比如在MQ – 1“捕食者”和MQ – 9“收割者”,常常飛越伊拉克,阿富汗,甚至利比亞不存在對抗的天空,在明天的戰爭中可能就會看到敵對國家干擾脆弱的數據鏈路和全球定位系統(gps)信號,同時派出戰機迫使無人機離開其領空。
“我們必須繼續研制針對GPS拒止環境,無法通信的環境進行強化的無人機系統,以及針對空中和地面威脅進行一定程度強化的無人機系統,”美國陸軍聯合無人機系統卓越中心副主任、空軍上校迪安布希(Dean Bushey)說。
美國空軍也不能不考慮其使用無人機的空軍基地,他補充說。
這類基地可能會受到敵軍的攻擊,這就有必要研制航程更遠、留空時間更長的無人噴氣機,使其能夠在這些潛在威脅的范圍以外使用,位于華盛頓的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分析家馬克岡辛格爾(Mark Gunzinger)說。
然而,對未來無人機來說,通信可能是的決定因素。
“隱形技術使我們今天能夠制造生存力比以往強非常多的平臺,”他說,“但是,控制這些平臺將是一個重大問題。”
事實上,在有防御的空域作戰,直到找到解決方案之前,有人駕駛飛機仍將是首選的選項,岡辛格爾說。
一種選項是為飛機預先設定一套路線去攻擊一組特定的目標。
“但應付意外情況的能力就會受到限制,”Gunzinger說。機動目標尤其成問題,因為在飛行途中無法更新飛機的目標設置。
布希建議的另一種選項是,無人機可以作為一架“忠誠的僚機”,在有人駕駛飛機的引導下投入戰斗。
岡辛格爾認為,這一概念可能行得通。
“這可能是一個可行的作戰概念,母機將控制一些無人平臺,不僅用于情報、監視與偵察,而且用于一系列范圍的作戰,”他說。
然而,理想情況是,無人機將可以在有對抗的空域內自主地執行任務。
自主是很必要的,因為敵人幾乎肯定會攻擊飛機脆弱的通信鏈,岡辛格爾說。然而,在任何威脅環境中,無人機將都必須有各種傳感器來探測和規避來襲的威脅,他補充說。
布希還強調,需要有自主程度更高的無人機。
然而,能夠獨立執行這類任務的自主操縱飛機,目前在技術上還不可行。機器還不能自動識別目標,機器也不能在“動態的”環境中決策,比如空戰,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主任詹姆斯斯庫勒拉蒂(James Sculerati)上校說。然而,許多日常工作,比如起飛和著陸,都可以自動化,斯庫勒拉蒂說。
要制造真正獨立自主的飛機將需要接近真實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岡辛格爾說。
“我不認為我們已處在這種地步,即我們愿意讓一個無人系統自主地與另一個無人系統交戰,但我們可以做到這一步,即讓一個無人系統到達那里,然后由人來控制,”布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