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狐”無人機在空中“翱翔”兩圈后,漸漸降低高度,重量不到20公斤的飛機,降落時速竟高達70公里,它不斷調整飛行方向和俯沖下滑角度,主起落架觸地后,機身下的掛鉤立刻被第二道阻攔索鉤住,成功地在“航空母艦”甲板上降落。
不過這只是一場比賽。前不久在京舉辦的“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上,民營企業南京天一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的“飛狐”無人機,摘得了50萬元的競技大獎。
無人機行業在軍用領域積累到豐富的經驗后,目前已經逐步進入民用領域,而一些民營企業也看好無人機行業的商業前景,進軍無人機民用市場,無人機的發展或將迎來一個“黃金時代”。
■下降時速達70公里
昨天,在南京天一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飛狐”號。這架無人機采用海軍藍色,雙尾撐倒V尾布局,機翼身后部鏤空,螺旋槳置于機身后方部,機身前下方伸出一根掛鉤,看上去像一個放大了的玩具模型。
“可不能小看它,攝影裝備、飛行控制與組合導航系統、無線電遙測遙控地面站等,一應俱全,這套無人機系統總共造價在20萬左右。”
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南京天一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魯京介紹,大賽中,主要比拼的是對無人機的控制,看其能否在按1:4縮小(瓦良格號)的模型航母上鉤住阻攔索,定點降落。
比賽中,“飛狐”號按照大賽規則,在40米的距離內完成起飛,飛行時速保持在90-100公里/小時,完成了各種規定動作包括低空10米通場后,開始進入降落程序。
“整個過程最難的就是降落。如果降落早了,可能撞到‘甲板’,降落晚了,就可能飛出‘航母’,掉‘海’里了。”魯京說,根據大賽規則,有效降落區長約1630米,每隔4米設置一道阻攔索,鉤住第二道索得分最高,第三、第四、第一道的分數依次降低。
“不少參賽隊認為,要鉤住阻攔索,無人機降落的速度越慢越好,實際上,速度太慢了反而不好控制。”魯京介紹,降落時,“飛狐”號的時速高達70公里,掛鉤卻毫無誤差地鉤住了第二道阻攔索,飛機穩穩地停在了甲板上,獲得了本次國際大獎賽的最高分。
■看中無人機“黃金商機”
“飛狐”號摘得50萬元的競技大獎成了大賽上的“明星”,南京天一無人飛行器有限公司引起了業界的關注。這是一家今年6月剛剛成立的民營高科技公司,加上公司總經理魯京,研發團隊總共有8人,大都是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學歷。
魯京非常看好無人機市場的前景。他說,無人機的使用成本相對較低、無人員傷亡風險、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除軍事用途外,無人機在航空影像拍照、地理質測繪量、高壓輸電線路巡視、油氣田管路檢查、高速公路管理、森林防火巡查、地質毒氣勘察、海上緝私毒和應急救援、氣象、農業救護等民用領域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高科技帶來高利潤,再加上中國開放低空空域的強烈呼聲,未來中國無人機需求一定十分旺盛,看好這一發展契機,我們選擇介入。”魯京說。
“就低端產品而言,一套無人機系統的生產成本也就幾十萬元,加上廠房、試驗地等,一千萬的投資肯定可以做起來。”魯京告訴記者,自從“飛狐”號得了大獎,已經陸續有意向性客戶前來談合作,例如國土部門的測繪、高新開發區的航拍等。
“毫無疑問,民用無人機是朝陽產業,民營企業、民營資本的介入,對這個朝陽產業的扶持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無人機行業的現狀是,盡管號稱有170多家企業,但真正能夠嚴格按照研制程序開發無人機系統的并不多。
民營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首先要有雄厚的技術支撐,其次和國企一旦拿到科研項目,就會有國家上千萬上億元的撥款不同的是,民營企業需要自掏腰包,資金問題也是民營企業需要克服的最大瓶頸,因此民營企業介入無人機市場,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謹慎,不要盲從。
相關:“飛狐一號”無人飛機南京試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