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濱海博士和他的無人直升機
人們都說濟南高新區里“臥虎藏龍”,這一點也不假。留洋博士王濱海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高新區他的實驗室里有好幾個機器人,有的長得像小坦克、有的像小木偶,還有的長著滑輪式的抓手,而最讓王濱海視如珍寶的是一架身長不足3米,身高不足1米的無人直升機。
王濱海是上海人。2008年來濟南之前,曾在國外學習生活了七年,獲得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碩士學位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博士學位。
2007年的一次網上招聘,讓王濱海來到了濟南。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高壓電鐵塔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高壓電線一旦出現故障會造成很大危害,為了預防高壓電線出現意外,就需要按時巡檢。全國那么多高壓線,有的帶電500千伏,總不能讓人一一爬上去查看。從2008年開始,在高新區山東電力研究院智能電網新技術研究中心,王濱海就開始研究輸電線路無人直升機的智能巡檢難題。然而,這一想法被當時很多人質疑,“簡直是天方夜譚!”面對質疑,王濱海沒有多說,他認為行動是最好的回答。
“濱海干起工作來像個‘瘋子’,不要命!”無人機項目組的陳西廣說,“有一次,王濱海在濟南南郊一山區進行巡線調研,300米高的荒山,沒有任何路,他徒手攀爬了足足5個多小時,巡檢了4個基塔,渾身被灌木叢劃傷了多處。”然而這反而更加堅定了王濱海做好無人直升機巡線系統項目研發的決心,王濱海說,“這樣艱難的巡檢工作,卻是當地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天面對的,如果我們的項目成功,這些人都能從這些艱辛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2010年4月7日11點46分,這是王濱海永遠銘記的一個時刻。“起飛!坐標東經117度35分74秒,北緯36度23分21秒,高度78米。”當工作人員按下操作按鈕后,智能巡檢無人直升機輕盈地飛向高空,并按照預設的三維度對輸電線路、鐵塔進行拍照和視頻拍攝,并將檢測到的數據和圖像實時傳輸到地面測控車的監控后臺上。
之后,王濱海對該系統不斷升級改進。2011年9月27日,研發的固定翼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首次成功巡檢飛行,并成功檢測到了被檢線路上預設的10余處故障點。專家一致認為該系統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由此,王濱海也獲得了“智能巡線衛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