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網消息(周圖伽 任鴻 記者 江蕓涵 文/圖)7月17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由該校研發的新型應急搜救無人機,日前在成都大邑縣西嶺雪山日月坪試飛成功,這是國內首例借助射頻技術將無人機技術與人員定位搜救相結合的遠距離搜索技術。未來,該技術有望用于戶外旅游探險、野外應急人員搜救等領域。
試飛前,工作人員檢測“小鷹3A”號無人機
四川省山地救援工作委員會與成都理工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并給四川省山地救援總隊無人機應急搜救成都理工大學支隊授牌。這標志著四川省山地救援隊成為全國首個擁有航空救援的隊伍,成都理工大學也成為全國首個參與無人機應急搜救的高校。
7月12日上午,西嶺雪山日月坪,一架時速可達100公里,升限可達1萬米,續航2小時的“小鷹3A”號無人機在跑道上加速滑行50米后一躍飛進了群山之間。65秒后,100米外的地面站在屏幕監控裝置中鎖定了一個黃色小點,工作人員匯報道:“搜救目標已經激活,定位完畢!”此時,屏幕上顯示了被搜救者王某所在地點的畫面,以及其肖像、年齡、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15分鐘后,“小鷹3A”號順利返航。專家組經鑒定認為,該項目將在旅游、山地救援、地質探測、動物監測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四川省山地救援工作委員會與成都理工大學達成合作協議,給四川省山地救援總隊無人機應急搜救成都理工大學支隊授牌
成都理工大學副教授高嵩介紹,這套搜索系統由信標、機載探測器器、無人機、地面站、高分辨率相機、便攜式人員定位搜救器六部分組成。被困者攜帶的信標發出信號后,無人機將激活信標獲得被困者ID信息,一旦獲得信標gps位置,無人機就會自主飛往被搜救者所在區域進行高精度航拍,并為地面站傳送實時定位信息。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教育重點實驗室主任、該項目負責人王緒本教授介紹說,與傳統野外搜救不同,此項技術的研發將使尋找失蹤人員成為一項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外出人員只需事先攜帶信標,并在遇到突發狀況時開啟裝置,搜救人員即可通過低頻搜索,實現快速定位,提高搜救效率。”
據悉,該技術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此次試飛成功后,將于年內赴西藏拉薩、納木錯等高海拔區進行進一步的試飛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