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幾次江源考察不同的是,此次,長江科學院首次嘗試使用無人機航拍方式,監測三江源地區水文地貌。記者看到發回來的航拍照片,瀾滄江源頭呈現濃重的土黃色,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則是一片血紅色。缺少植被覆蓋,加上今年雨水偏多,瀾滄江和楚瑪爾河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現狀】
龍寶灘濕地生態良好
7月26日,長江科學院、武漢智能鳥無人機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34人科考小組,從武漢出發,展開了為期10天的三江源科考之旅。
“2010年江源綜合考察,發現了凍土及凍土環境退化、植被退化、凍融侵蝕和土地荒漠化等四大生態環境問題。此次,我們針對這些問題,有意識的收集河道、地質、地貌、水生物、水環境等數據,以便日后研究。”長江科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了獲得一手數據,長江科學院首次啟用無人機,并派出數輛移動觀測車。
“在途經蘭州、西寧、玉樹后,真正的考察從瀾滄江開始”,考察隊成員柯于萌告訴記者:“7月30日,我們達到青海囊謙縣時,剛下過雨,瀾滄江看起來波濤滾滾。無人機飛行高度四五百米,搭載的相機全程自動拍攝、自動降落。”記者看到的航拍照片顯示,瀾滄江兩岸部分地區植被稀疏,江水呈現出濃重的土黃色,與一旁的綠色河水形成涇渭鮮明的分界線。
8月1日,科考隊來到曲麻萊縣,海拔達到5000米。這里分布著長江北源楚瑪爾河,藏語意為“紅水河”。航拍照片有些出人意料,記者看見,楚瑪爾河幾乎很難分辨出水流,更像是用紅色顏料畫出的一道道枝干,一旁小小的海子,顯得尤為碧綠。
2日,科考隊來到玉樹州龍寶灘濕地。野生丹頂鶴、茂盛的植被都顯示著這里良好的生態。
3日,抵達長江中源沱沱河,遇到降雨,導致航拍無法進行。整個考察,無人機拍攝區域達50公里,拍下近千張照片。
降水多植被少 水土流失嚴重
“楚瑪爾河、瀾滄江看起來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這跟現在正處于汛期有關。”科考隊負責人之一、長江科學院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譚德寶告訴記者,“楚瑪爾河流域地質本來就是紅土,汛期由于雨水沖刷,加之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導致河水呈現血紅色;旁邊的湖水則是地質運動自然形成,雨水沖刷對其影響不大。”
柯于萌告訴記者:“直觀看來,楚瑪爾河兩岸都是紅土戈壁,河里土多、水少;瀾滄江比較渾濁,但水量較大;沱沱河兩岸植被較為茂盛,河水也比較清澈。”
譚德寶認為,此次考察發現的三江源主要生態問題,還是草場退化比較嚴重。加上近年來,三江源地區夏季降水量偏多、冬季積雪量偏少,帶來一些生態系統性問題。具體對長江中下游水質有何影響,還有待對數據進一步分析。
“全球氣候變暖、冬季積雪面積變小,的確是一個趨勢,但不僅僅是三江源地區的問題。”長江委水文氣象預報處處長楊文發告訴記者,“此外,今年1-7月份,長江上游降水的確比往年多;僅7月份,降水同比多一成,來水同比多四成。雨水增多的原因復雜。在盛夏,西北方降水系統移到三江源地區,比較容易形成降水。但一般而言,三江源地區年降水在500毫米左右,不到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的一半。”
【效率高】
以前一個月的活 無人機10天完成
“首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飛行,還是很緊張的”,智能鳥董事長王效波告訴記者:“為了適應高原空氣稀薄、升力小的特點,我們對飛機進行了改造。飛機重量從5公斤減輕到3.5公斤,加強螺旋槳的動力,使其在同樣轉速下扇動的空氣多出50%。翼展1.6米的飛機,折疊后可以放在普通轎車后備箱中。”
無人機的使用也是“傻瓜化”的
“像彈皮筋一樣,就可以把無人機發射出去。”柯于萌介紹,“飛機已設置好航線,充好電后,一次拍攝最長時間45分鐘,降落傘自動打開降落。”
“原來駕車考察三江源至少要花費一個月時間,無人機考察機動靈活,效率更高”,長江科學院負責人介紹:“以后,我們會把無人機考察作為常規項目。”
記者了解到,在國外,無人機被運用到救災、科考、環保等多個領域。“還有很多想不到的任務,可以用無人機完成。”王效波介紹,“丹江口考古也請我們去航拍,記錄考古地面挖掘進程;環保部則讓無人機俯拍建筑與周邊高壓電線的距離,判斷其是否符合建筑標準。結合武漢地理信息產業優勢,無人機有可能發展成一個大產業。”
【資料】
長江干流各段名稱不一:源頭至當曲口(藏語稱河為“曲”)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通稱長江。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3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