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數字陜西”建設方面,將于今年全面啟動秦嶺地區1:1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專項工程,三年內將實現全省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為陜西循環經濟產業核心聚集區建設以及引漢濟渭工程、西成高鐵建設、陜南移民搬遷等上百個“十二五”重點建設工程提供先行的測繪保障。同時,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全省11個設區市(區)“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完善省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形成省市互聯互通的地理信息網絡化服務體系,為各級政府規劃決策和各地經濟建設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
在發展衛星導航服務方面,將建設完成8個GNSS(全球導航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十二五”期間將建設62個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建立覆蓋全省的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網、控制系統、數據處理系統、通信網絡系統、用戶應用系統,構成陜西衛星導航應用綜合服務平臺。同時,組織研究開發以北斗系統為主體的多種衛星導航綜合應用系統,為政府決策、應急保障、減災防災、資源開發、社會管理等提供持續、高精度的導航與位置信息服務。
在發展衛星遙感服務方面,將主導建立陜西衛星遙感應用服務中心,制定全省衛星遙感資源管理辦法,實現統一規劃、統一采購、統一服務,促進全省衛星遙感信息資源共享和綜合利用。建立全省衛星遙感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為用戶提供查詢、數據交換、分發等服務,提高遙感數據使用率,避免重復投入和資源浪費。構建以衛星遙感圖像獲取、接受、處理和應用為核心的各類遙感產品生產和服務產業集群,不斷拓寬衛星遙感數據應用領域。
在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方面,將充分發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的區位優勢,加快中國原點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力爭3到5年內,集聚一批地理信息高科技企業,使園區產值達到百億元,將中國原點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成帶動西北、輻射全國的國家級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同時,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等高技術服務業,形成企業集聚效應,提升產業規模效益。
同時,陜西測繪、國土資源部門也利用技術及優勢大力支援其他地區,陜西國土資源廳計劃與河北國土資源廳共同支援西藏阿里地區,“十二五”期間分別投入340萬元和1405萬元,為阿里地區七縣國土資源局解決辦公用房,逐步改善當地辦公條件。目前,河北、陜西兩省國土資源廳援助資金已到位1290萬元,修建的噶爾、普蘭兩縣國土資源局辦公樓已于2011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今年援建的日土、措勤、改則三縣國土資源局辦公樓項目相繼開工建設,計劃10月20日竣工。
近日,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也向新疆喀什地區國土資源和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捐贈共計140萬元的測繪儀器設備,包括12套動態gps(1+2RTK)、12臺全站儀、24套蒼穹GPS手持采集器和24臺電子安平水準儀等測繪生產用外業測量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