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無人機的生產主要以美國、以色列、俄羅斯三國領先。中國的無人機產業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追趕態勢。國內首屈一指的天津全華時代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產品,成為時代驕子,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國防建設、航拍測繪、電力巡線、救災探測等多個領域。
全華時代無人機制造的復合材料、創新模塊化結構等方面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實現了多方面高科技突破,而且率先實現了國內無人機的批量生產。
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是無人飛行器的英文譯名。包括固定翼無人機,旋翼無人機和無人飛艇等,統稱無人機。UAV的空氣動力學機體、成像傳感器系統和數據處理軟件及傳輸系統是無人機低空工作系統的“四大件”。
國家建設鐵路、公路、地質勘探、森林防火救火、農業滅蝗撒藥、草原蟲害調查治理、地震、雪崩、泥石流、水災水患等突發事件調查、統計估測均是UAV大顯身手的機會和戰場。UAV還是政府實施調查救助、搶救預案、制定救災方案和第一時間到達災難地點的得力助手和現代科學重要手段。
例如修建一條數百公里的鐵路,工程規劃急需1米分辨率圖紙。與衛星遙感影像分辨率最高達0.3米相比,無人機低空航測可以精確到5厘米,并且還能生成三維景觀數據。如果租用國家的具有1米分辨率的衛星,每天軌道成像寬度僅為11公里。即便保證天天晴日,也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顯然速度太慢,延誤工期。有人駕駛的大飛機航測雖然靈活性好,但會受到價格高、天空航管嚴格、涉及國家機密和天氣條件、層層申報批準等限制,難以滿足工期緊張、施工時間和建設任務的嚴格要求。怎么辦?只有用方便、快捷、精確、省錢的UAV。
UAV可以在陰云天氣攝影,飛得低,可以距地面50米飛行,獲取影像清晰。UAV飛得慢,航速每小時幾十公里,能靈活應付復雜地形條件。且制造成本低,不需要專門機場和飛行員,可以靈活起降還可中停。
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才開始無人機系統研究,經過十年發展,無人機低空航測已在抗震救災、社會管理、城市規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包括天津全華時代航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研制的UAV,積極參與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應用于森林防火、邊境巡邏、海事執法、災情評估、核輻射探測、環境保護、應急救援、遙感測繪、資源勘探測繪等民用領域。
全華時代航天科技董事長權軍說,全華時代是國內首家實現無人機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培訓一體化的民營企業,在同行業享有極大聲譽。我們一直致力于推動無人機民用化、規模化和自動化,推動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邁向新高峰,飛向新高度。
權軍董事長介紹,全華時代所生產的無人機,已廣泛應用于航拍、航測、地面監控、森林消防、電力巡線、防汛救災等多個領域。他們生產的“銀龍”、“吉祥鳥”無人機已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水上應急處置演練、天津消防大演習、寧夏自治區國家高壓電網電力巡線、阿拉善邊境無人機邊巡項目、蘭州軍區軍演及內蒙古軍分區邊境巡邏與追捕演習等項目中經過了實戰檢驗。與天津應急辦合作完成了抗震搶險、水上救援、消防滅火、道路疏導等演習任務,并參與了國家登月工程。全華時代正在研制的翼展10米的無人機,也在珠海航展上一展身姿。
總工程師田凱告訴我們,他們實驗、測試、生產、操縱、試飛,全部實現了獨立科研的精確數字化計算機化。國外同行需要苦練數年的飛行動作,普通人只要通過我們自行研發整合的計算機控制軟件,接受兩天左右的培訓就可以初步掌握。這樣就為客戶解決了不敢用、不會用這兩大難題。
在無人機領域,工藝與設計并非實力的全部體現,真正核心的技術還在于飛行控制軟件。工藝精益求精,加工一絲不茍,如該公司所產翼展為兩米的固定翼無人機,其兩側機翼的質量相差不過5克,這保證了無人機在飛行中的穩定與平衡。同時,全華時代無人機獨特的模塊化設計使兩側機翼、尾翼等部件實現了快速拆卸與安裝,為零件替換提供了便利。
創業艱苦百事難,沒錢沒藝少科研,初生之犢不怕虎,幾個青年要上天。這是全華時代和權軍一幫人當年的寫照。湊錢辦企業,借錢搞科研,負債經營,設備老舊,工藝落后,產品賣不出,曾經苦惱得他們幾夜幾夜睡不著覺,急壞了權軍為首的幾個七尺大漢。如今,經過多年努力,公司已擁有有形資產2000萬元,歷年連續投入研發資金達億元,2010年產值1800萬元,2011年達2300萬元,直接轉化為UAV專利成果22項。吸收培養科研生產技術精英幾十人。公司目前已經被天津市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司副總經理謝志杰透露,公司正在積極申請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項目。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全華時代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無人機業界崛起,與其十年如一日潛心科研、自主創新、艱苦創業、銳意進取分不開。全華時代目前的110名員工中,青年人占90%,“海歸”、博士、碩士研發人員就有36人,占比33%。以權軍、朱鷹、
謝志杰、田凱為企業靈魂的團隊,用他們10年的親身實踐和堅韌不拔的意志鑄就了全華時代“團結、自主、進取”和“創業、創新、創造”的企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