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寂靜,紛揚的雪花夾雜著凍雨飄飄灑灑。蘇北某防空射擊靶場,一座座高炮和導彈陣地盤馬引弓,箭在弦上。
風力8級、能見度小于50米……這樣惡劣的天氣,又是一次超過教材規定的高難度考驗。可對南京軍區某防空旅指揮連航模組組長、士官黨員權黑虎來說卻已是司空見慣。
“起飛!”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充當“磨刀石”的某新型靶機順利起飛,向炮陣地上空飛去……
今年37歲的權黑虎已經與航模靶機打了19年交道。19年前,當他剛分到航模組時感到處處新奇,可新奇背后卻是無比的艱辛:靶機訓練要靠目視遙控,眼睛長時間緊張“聚焦”會引起紅腫流淚,嘴唇會因長時間緊張而干涸開裂;每年5個月的野外訓練使風餐露宿成為一種常態;長期處在航模發動機180分貝的高頻噪音環境里,容易出現耳鳴、早搏等癥狀……
面對重重困難,權黑虎沒有退縮,他把自己“釘”在操作間里,一晚上忍著噪音能把航模拆裝30多遍。有一次,他手掌不慎被發動機葉片擊破,一片血肉模糊,他只用紗布纏了幾下又投入研究。幾年下來,權黑虎憑著這股執著勁頭練就了“聽音辨障”的絕活,成為部隊聞名的“靶機專家”。一次防空演練,他下達“準備”口令后,突然聽到靶機起飛前發動機隱隱發出“咔嚓”聲,果斷下令停止起飛,避免了一起墜機事故。檢查發現,原來是航模進氣口一顆直徑僅1毫米的螺絲松動造成的隱患。
“靶場就是戰場,靶機就是事業,作為一名黨員,就要擔起黨員的使命責任。”這些年,靶機更新了五六代,權黑虎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某新型靶機遍布精密儀器,元器件在雨雪天氣容易受潮,他專挑陰雨天進行研究攻關,為避免影響操作精度,他不穿雨衣,任憑雨水淋透,好幾次受涼發起高燒。經過反復分析論證,他用橡膠、錫鉑紙等20余種材料做成防水層,解決了靶機核心部件的防水難題。
總結了上千次飛行記錄、編寫出130多個教案課件、帶出700余名操作能手、被軍區聘為航模教員……這是一名黨員凝聚19年心血,交出的一份過得硬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