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的歷史可以從氣球講起,因為從宏觀上講氣球也是無人駕駛飛行器。氣球作為武器使用最早的記載,是1849年8月22日奧地利大使用攜帶炸藥的氣球攻擊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開始嘗試制作和試飛無人機,并驗證了無人機的概念,同時也認識到了無人機的發展潛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十幾年里,無人機的發展處于停頓狀態。直至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才又出現了作為重要作戰訓練工具的新型無人機——靶機。隨后出現了用無線電控制的靶機。第一個比較成功的無線電控制靶機當屬英國在1931年開發的“Fairy Queen”。
無人機作為靶機使用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人們有了開發無人機其他用途的想法。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人們開始將靶機改裝成誘餌使用,同時也開始開發無人偵察機。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一直使用這種偵察機進行間諜活動。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需求和新技術兩大動力的推動下,無人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在發展和制造300多種型號的無人機。同時無人機也開始了它的和平利用,如對地球環境的監測等。以日本為例,日本現有商用無人機2000多架,有4700多名持證上崗的無人機操作人員。
美國2008年的無人機市場額已超過34億美元,專家估計全世界現役無人機已達12萬架。2015年,歐洲將實現大型無人噴氣貨機橫跨大西洋。當前民用無人機的發展有遍地開花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