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有資料來看,中國“利箭”無人隱形機翼展為14米左右,外形布局采用了和美軍X-47B類似的飛翼無尾布局,隱形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應該不錯。“利箭”機身采用復合材料制造,彈倉經過特殊設計,整機雷達發射信號非常低,具備隱身性能、自動跟蹤和偵察功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從照片來看,“利箭”無人機進氣道位于機體背部,為帶附面層吸除隱身進氣道,外形酷似科幻大片中的未來戰機。
不過,由于目前尚無“利箭”無人機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的公開資料,因此還無法確定這款無人機的航程、最大時速、升限、載荷和攻擊能力,由于基本資料并不充足,所以也無法判斷其未來用途,但應作為偵察機或者攻擊機使用,至于是否上艦,要看具體情況。
有專家稱,國產“利箭”無人機驗證機是充分結合我國國情和無人機技術發展而研制的一種新型、高性能對地攻擊型無人作戰飛機。該型無人機是中國為順應無人化、隱身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的發展趨勢而研制高性能裝備之一,其進展一直倍受國內外媒體關注,如順利完成必將大大提升解放軍戰斗力。
目前,世界正在研制的類似無人機包括美國X-47B、英國雷神、美國幻影射線、歐洲神經元和俄羅斯電鰩,已經完成試飛的有美海軍X-47B、歐洲神經元。前者已于當地時間5月4日在帕圖森河海軍基地完成了首次阻攔著陸試驗。該無人機設計時速可以達到80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2000米,采用了B2隱形戰略轟炸機標志性的飛翼和翼身融合布局,具有良好的隱形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如果需要可以經由空中加油進行遠程飛行。“神經元”無人機也于去年底完成首飛。
鑒于中國和英國也在研制大型隱形無人攻擊機,如果能夠趕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首飛的話,那么中國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
中國無人機總設計師楊寶奎認為,無人機在中國擁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國家在無人機研發方面都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支持,推動國防裝備、民用產品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競爭、評價和合作機制,實現軍民融合、打造中高端無人機“國家隊”的目標。
ASN系列、CH系列及翼龍、翱翔鷹層出不窮
除“利箭”無人機之外,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無人機發展已經從無到有,在過往武器展中至少展出了25種不同的機型。不過,日本《外交家》雜志文章日前援引布魯金斯學會21世紀安全與情報中心主任彼得·辛格的話稱,“中國無人機的數量很小,還未接近美國的能力。”盡管如此,中國在該領域的能力仍正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并已提出了多種無人機概念。中國航空部門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產生了多種設計供解放軍從中進行選擇。中國工程師還吸收了以色列技術,上世紀90年代還從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購買了“哈比”無人機。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已經研發了多種ASN系列無人機,其中至少兩個系列似乎已經進入作戰使用。第一個是ASN-15,這是一種小型情報、監視、目標捕獲和偵察無人機,與美國的RQ-11“大烏鴉”類似(大烏鴉是一種單兵攜行系統,可執行基本的戰場情報、監視、目標捕獲和偵察任務)。第二個是ASN-209中空和中等續航無人機,等同于美國的“掃描鷹”(一種比“大烏鴉”更大的情報、監視和偵察無人機,飛行時間達20小時,可進行較大范圍的戰場和海上偵察)。ASN-209可能是與“銀鷹”相同的一種無人機。根據報道,“銀鷹”2011年曾參加在南海的海軍演習。
中國可能還擁有垂直起飛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在海上情報、監視、目標捕獲和偵察以及火力控制方面發揮作用,而且也已開始服役(但美國海軍的MQ-8“火力偵察兵”本身還未得到作戰許可)。據2012年拍攝到的解放軍海軍一艘護衛艦圖片顯示,其上可能是中國從澳大利亞西貝爾公司購買的18架“坎姆考普特”S-100中的一架。另一種垂直起飛無人機SUV-200于去年末首飛,同時第三架無人直升機V750最近走向民用化。更大、更先進的無人機也正在不斷出現。有兩種無人機特別類似于美國的MQ-1“捕食者”和MQ-9“死神”無人機,這些是中空長航時無人機。
另外,還有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建造的“翼龍”和中國航空科技集團公司的CH-4。據《環球時報》最近的報道稱,“翼龍”主要被視作是“死神”式打擊機,而CH-4則更接近一種多功能機,將由民間機構及部隊部署用于進行偵察,不過也可以武器化。這兩種無人機似乎與CH-91的級別相同。CH-91由航天長征國際建造,是一種情報、監視、目標捕獲和偵察系統,據報道已經進入生產,而且更先進的CH-92也定于2014年進入生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展示了一種類似級別的無人機——WJ-600,不過這一系統是由噴氣推動的(與螺旋槳推進的“翼龍”和CH-4不同),在中國最近的航展中并沒有亮相。
最后,成都飛機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發展“翱翔鷹”,一種類似于美軍RQ-4“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飛機。最近出現的“翱翔鷹”在跑道上的照片表明,其正在高效向前發展。另外還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致力于一種稱為“翼鋒”的隱形無人機,這種無人機類似于美國的RQ-170“哨兵”,同時一種被稱為“暗劍”的隱形無人作戰飛機(也許類似于美國海軍的試驗機X-74B)可能也在研發當中。中國技術人員無疑還正在試驗新一代納米無人機——如英國陸軍所使用的“黑色大黃蜂”微型無人機。
日本《外交家》雜志網站曾發表文章稱,目前解放軍已經具備可作戰的武裝無人機。中國正在沿海省份建設8個無人機基地,用于執行監視和偵察等任務。文章稱,目前中國已開始討論不斷擴大的無人機編隊需要發揮的作用,說明中國已具備可作戰的武裝無人機,并對無人機性能較自信。最近有報道爆料,中國曾計劃派無人機前往緬甸,定點清除曾殺害13名中國公民的毒梟糯康。雖然中國最后否決了該方案,但這明顯表明是要按照美國的做法,保留在本國甚至其他國家領土使用無人機打擊敵人的權力。
東海和南海的領土爭端也促使中國加快部署無人機,因為無人機非常適合執行海上偵察任務。解放軍一名將領最近稱,解放軍已經在使用無人機定期監視釣魚島。布魯金斯學會21世紀安全與情報中心主任彼得·辛格評論稱:“(中國和日本)似乎都意欲在這些爭議地區建立更多存在,兩國都有自己的宣稱,而且也正在關注對方的舉動。無人機有助于實現這些目標,尤其是因為它們比傳統有人平臺的續航時間更長。”解放軍空軍也在將過時的殲-6戰機換為無人機;駐扎在福建的殲-6正在被用于進行釣魚島偵察,一旦發生武裝沖突,也可以作為可犧牲性打擊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的部署并不僅限于軍事領域。有報道稱,遼寧省政府正在使用無人機監視朝鮮邊境,而且據稱還正在建立兩個沿海無人機基地,從那里監視黃海和渤海灣。同時,中國主要海上機構——國家海洋局也于去年8月宣布正在建設11個無人機基地,中國沿海各省每省一個。預計這些基地將在2015年前建成和運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所有的無人機進步都是依托北斗衛星群的,該衛星群現在包括16顆現役衛星,可覆蓋中國全境和亞太。如果省級政府和行政執法機構計劃緊隨解放軍引入無人機,那么這會是一個大規模的無人機編隊,可以發揮多種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