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研制的“飛獅”旋翼無人機 現代快報記者 馬晶晶 攝
巨浪狂嘯,被困船上的幾個旅客,陷于絕境。此時,一架無人機穩穩飛來,懸停上空,拋下營救裝備,隨后,旅客攀上無人機到達安全地帶。在北京剛結束的“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中,南京理工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研制的“飛獅”無人機,在路面模擬海上營救場景,榮獲旋翼類比賽二等獎。南理工另一架無人機“利劍”,榮獲像真遙控模型表演第二名,兩個名次均為參賽院校中的最好成績。
“飛獅”旋翼無人機按照真實的S90直升飛機所打造。南理工自動化學院副教授蔡晨曉,是這次無人機項目的指導老師,她說,“飛獅”無人機重達10公斤,身長不到一米,從起飛到降落,飛行全程全部由之前設計的計算機模塊發出指令,沒有人為遙控。
蔡晨曉說,在民用領域,無人機可以應用到森林防火、電力巡線、地震現場勘察等領域。此外,有專家表示,目前,國際范圍內,還沒有哪個國家的無人機已經應用于人員營救,“這一技術未來有望應用于我國的航母。”
“利劍”無人機也是南理工此次參賽的一位“戰將”,在像真遙控模型表演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利劍”的原型是俄羅斯蘇35艦載戰斗機,也是“殲—15”的原型機,按照戰斗機的原始比例縮小,機長1.1米,翼展0.8米,重量在2公斤左右。
比賽過程需要考核的內容非常多,無人機的飛行控制能力是首要考核,而且還要完成一個投放炸彈的動作。據飛行專家、南理工無人飛行器協會指導老師余勁天介紹,“最難的是要讓飛機最后通過加裝的掛鉤,平穩著陸。”我國目前還沒有航母艦載無人機,但“利劍”為艦載無人機的遠程機動及打擊控制技術起到一定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