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缺陷
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美軍“三角洲”特種部隊當街擒住涉嫌15年前制造兩處美國大使館爆炸事件的主謀阿布·阿納斯·利比。在索馬里南部港市亞格巴拉韋,“海豹”六隊從海上襲擊一處“伊斯蘭青年運動”(又稱青年黨)頭目住所之一。
按照美國國務卿克里的說法,“基地”頭目“可以逃跑但無處藏身”。
不過,與“海豹”六隊兩年前在巴基斯坦擊斃烏薩馬·本·拉丹的行動相比,6日的兩次行動難稱完美。
“海豹”六隊在索馬里的行動雖然精準定位目標,但在對方火力下撤退。按照一名美國官員的說法,這次行動瞄準伊克里馬,他是“伊斯蘭青年運動”的軍事指揮官?,F階段,不清楚他是否與上月肯尼亞內羅畢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襲擊事件有關聯。
美方不承認行動失敗,而是稱“為保護平民而終止行動”。
而“三角洲”在利比亞的行動雖然得手,但顯然沒有與利比亞政府提前溝通,令對方惱火。
戰術轉變
反恐分析師注意到,這兩次行動的實施似乎顯示美國在海外打擊恐怖主義的戰術轉變。奧巴馬上臺后,迫于來自阿富汗的壓力,減少了“夜查”等地面部隊直接進入民宅搜捕恐怖嫌疑人的行動。奧巴馬要求避免更多“地面上的軍靴”行動,意思是降低軍事人員在別國地面搜捕恐怖嫌疑人的規模和頻率。同時,迫于巴基斯坦的抗議,美國調整無人機戰略,試圖弱化因誤炸平民而引發的不滿。
在減少大規模部隊調動和降低無人機空襲頻率的情況下,動用特種部隊有目標實施突襲、抓捕涉恐嫌疑人,或許是美國反恐戰略調整后的新戰術。
一些專家質疑,頻繁動用特種部隊,可能觸發美國與當事國之間的關系緊張。因為畢竟這些行動是在別國境內實施,而如果提前通告當地,則可能導致消息泄露甚至行動失敗。
與無人機空襲相比,動用特種部隊的另一個顧慮是,可能增加美軍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