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 鄔思蓓
據國際周刊報道 無人機如今不再僅僅出現在戰場上,而是成為了許多愛好者手中的“玩具”—他們自制無人機,并認為無人機在未來會像智能手機一樣普及。
在紐約的一個廣場上,拉法爾·皮爾克坐在一張長凳上,他的身邊就擺著一架名為“發現”號的無人機,這是由他自己的公司“TBS航空電子設備”生產的。而在不遠處的噴泉旁,另一架無人機正在飛翔。
紐約大學現正舉行無人機與航空機器人大會,數百名像皮爾克一樣的愛好者帶著自己制作的無人機參加了會議。這群“發燒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游歷世界各地,而且從小對無人機感興趣。皮爾克就是6歲時開始自制模型飛機的,但他很快對模型飛機感到厭倦,“因為它們只會繞圈飛行”。隨后,皮爾克的腦海中冒出了一個“瘋狂”的念頭—“我想要操作無人機繞著自由女神像飛翔”。
皮爾克于3年前成功制造出了一架無人機,他說無人機給了他一個不同的視角。
軍事無人機技術目前還屬于機密級別。不過,普通“發燒友”的無人機并不需要如此高級的性能。現如今,價格便宜的傳感器、芯片、攝像頭及其他配件數量眾多,科技達人們制造一臺無人駕駛飛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自制的無人機多為小型的,價格也不貴。據說一架無人機的成本僅為500美元。
各國對無人機的使用也在逐漸放開。英國已經向130多家企業和政府機構頒發許可,允許他們操作無人機。美國則在過去的幾年內簽發了1400多份許可,警方和政府機構都可以使用無人機。據稱,到2016年,歐洲的民用航空領域將會向所有無人機放開,美國則會在2015年放開。
在民用方面,無人機除了能拍攝超現實題材的視頻外,還能幫助農民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幫助記者獲得更多報道素材。
小型無人機通常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也有愛好者在操作過程中發生意外,導致被自己的無人機砸中。還有人擔心,無人機能提供一種新的監視方式,為具有侵略性的監視技術提供平臺。
朱靜遠 國際周刊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