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國國防部發布《2013年—2038年無人系統一體化路線圖》。根據該路線圖,美國國防部在今后25年內,將使無人機具備自主完成預定任務的能力。筆者認為,美國對無人機發展的重視程度持續升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動因。
技術動因,優勢遭遇挑戰,力圖盡快與他國拉開代差。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在尖端武器方面,始終與別國保持一代甚至兩代的技術優勢,以確保其所謂“絕對安 全”。近幾年,在無人機領域,英、法、俄等國不斷取得技術突破,代差優勢遭遇嚴重挑戰。這種挑戰讓美國深感不安,加速本國無人機發展也就順理成章了。《路 線圖》中,美國“為未來25年的發展確立了技術前景,并概述了國防部和國防產業為實現這一前景所要采取的行動和技術”。不僅如此,美國甚至還借助民用途徑 發展無人機技術。據報道,盡管民用無人機因可能被用來從事間諜活動或干擾現有空域而飽受質疑,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依然頂住壓力,授權國內6個地點,可對無人機進行測試,其發展無人機技術的迫切之情可見一斑。
戰術動因,效用已獲檢驗,未來戰場中表現值得期待。無人機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優勢明顯:一是造價低廉、性價比高,二是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三是使用簡 便、適應性好。這些優勢在實戰中多次得到檢驗,例如,伊拉克戰爭中,雖然美軍“全球鷹”無人機僅承擔了全部空中攝像任務的3%,但卻提供了55%的時間敏 感目標數據,美軍利用這些數據,摧毀了伊拉克13個地空導彈連、 50個地空導彈發射架、70輛地空導彈運輸車、300個地空導彈箱和300輛坦克。正因如此,《路線圖》中提到,希望降低成本,“盡可能將人的工作交由機 器完成”,還希望發展“高能納米粒子”,使無人機攜載彈藥的爆炸威力更大。這樣,其無人機將能“自動性更高、性能更強、更為有效”,足見美國對其無人機在 未來戰場上的表現寄予厚望。
戰略動因,威脅有望增大,或可助力亞太新戰略推行。美軍“空海一體戰”作戰綱要中曾指出,亞太大國在實施反介入/區域拒止行動時,其中程反艦導彈可 迫使美軍航母遠離海岸。此種情況下,有人駕駛戰機執行任務時必須依賴空中加油,從而增加了遭受打擊的風險。而按照《路線圖》中的發展速度,無人機成為美軍 主力戰機廣泛應用已為時不遠,屆時,美軍乃至世界未來空海作戰形態將會發生較大變化。目前,X-47B隱形無人機業已完成在航母上的起落實驗,其航程為 F-35戰機的近兩倍,達到3900公里,且具備高性能空戰系統,可為美軍執行全天候作戰任務提供支持。隨著類似機型的不斷完善,美國在重返亞太過程中的 海軍行動能力將不斷增加,從而使其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時手握更大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