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李禾)在20日舉行的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工作會議上,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小烈說,地科院的活動構造與汶川地震發震機理研究獲得新突破。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累計完成6160千米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獲得巨量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首次實現基巖和松散沉積物78種元素含量空間分布等。
據介紹,2013年地科院全面開展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調查評價、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重要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巖溶碳匯調查和全球變化研究等;鉀鹽成礦理論與預測研究、富鐵礦形成機理研究等取得重要進展,全國鉀鹽找礦打開新局面,“三稀”資源戰略調查指導四川甲基卡外圍實現鋰輝石找礦重大突破;自主研發無人機航空磁/放綜合測量系統、巖礦實驗測試技術、金屬礦地震勘探方法等,有望為地質找礦提供更有效的技術途徑。此外,資源所參加完成的“羅布泊鹽湖120萬噸/年硫酸鉀成套技術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