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道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站5月17日稱,擊落敵方導彈的最佳時機是導彈剛發射時。在初始“推進段”,導彈飛行速度較慢,較容易被發現(因為尾噴焰溫度極高),而且目標較大(因為它尚未甩掉第一級燃料箱)。此外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導彈碎片沒準會墜落到發射國境內,也就是說會落到你的敵人而不是你身上。
報道稱,“推進段導彈防御”的最主要優勢在于,導彈在沖出大氣層開始“中途段”飛行后,會拋出大量“誘餌”。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導彈發射箔條形成的“箔條云”將與導彈保持同步。就連美軍也無法把工藝先進的箔條與彈頭區分開(但它可以分辨伊朗或朝鮮設計的粗糙箔條)。
報道認為,不好的方面是,在推進段攔截需要速度。從海上或陸上發射反導導彈很可能太遲了。羅納德·里根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星球大戰”計劃:利用在敵國導彈發射臺上方軌道運行的武裝衛星。這一方案造價高昂且并未奏效,在上世紀90年代被廢止。但有些專家說,現在應該推出“續集”——高空無人機。
曾參與“星球大戰”計劃的分析人士戴爾·蒂茨說,只需在合適的位置保持部署3架無人機很可能就可以對付朝鮮的彈道導彈了。
他說,一架美國“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或許能攜帶數枚攔截導彈——導彈速度足以擊落往北飛向美國的導彈。“全球鷹”無人機可以不間斷飛行30小時,以1.8萬米的高度在鄰近的公海上方飛行。它可以通過部署在軌道上的紅外線感應衛星得知導彈發射的消息。
報道稱,保護以色列和歐洲免遭伊朗導彈襲擊的難度將大一些。伊朗的國土面積比朝鮮大,因此攔截導彈的速度必須更快(且體型必須更大),才能抵達其境內的縱深地帶。
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戴維·特拉亨伯格說,五角大樓已經開始研究用無人機防御導彈,但應加大投入,因為回報將是“極大的”。
報道認為,在對付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真正的大國時,這種做法將不起作用。(這些國家無論如何都可以從無法偵測的潛艇上發射導彈。)從某種角度講,這是一件好事:如果一樣東西不能對付一個國家,那它也不會招致那個國家的敵意。軍備控制與不擴散研究中心的金斯頓·賴夫說,國會將反對任何將引發軍備競賽的系統。
無人機導彈防御的支持者指出,美國現有的洲際彈道導彈防御系統是從阿拉斯加或加利福尼亞發射攔截武器,但自2008年以來的每次重大試驗都失敗了。
懷疑者則反駁說,盡管美國的無人機可以隱形,但更尖端的雷達和防空炮可以對付它們,或者可以迫使它們在離目標很遠的地方巡航。
曾任洛克希德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部門負責人的戴維·蒙塔古說,如果朝鮮研發出速度更快的導彈,那問題就更棘手了。
全國研究委員會兩年前曾發布一份報告,勸五角大樓打消設計推進段導彈攔截系統的念頭。報告作者之一蒙塔古說,讓攔截武器能夠靠到距離敵方發射臺足夠近的地方,這一挑戰“幾乎無法逾越”。目前還不清楚哪個陣營會勝出。但如果現有系統在下次試驗(很可能在今年夏天進行)中失敗,那辯論將進一步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