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是環境執法中大有可為的新型武器。對發現的問題企業應依法重罰,對當地政府監管不力的情況也應該問責,這樣無人機才會真正具有震懾力
環保部最近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部分地區,開展了較大規模的無人機執法檢查行動。本次行動共檢查企業254家,發現疑似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64家, 主要問題有煙塵超標排放、煙粉塵嚴重無組織排放、脫硫設施及廢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等。另外,還發現一些隱藏在山區的土小作坊。
向污染宣戰,需要強有力的武器,無人機正是環境執法中大有可為的新型武器。無人機可以飛升到800米至1000米的高空,對鋼鐵、水泥、電力等重點企業排污情況進行檢查。航拍獲取的影像資料分辨率最高可達0.04米,能從1000米高空拍攝到地面的一個火柴盒。
更為關鍵的是,無人機監督執法比常規執法手段更為獨立,不受各方面干擾。企業的大氣污染物偷排偷放和脫硫設施停運現象一清二楚,鐵證如山。
今年以來,環保部要求在環境執法中做到“三不”“三直”,即“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直接督查、直接曝光”,對環境違法行為“零 容忍”。利用無人機航拍和衛星遙感等高新技術手段開展環境監察執法,體現了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不過,這個揮向污染的大棒,不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在上述無人機執法檢查行動中,檢查的企業每4家就有1家疑似存在環境問題。那些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之所以敢于頂風作案,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違法成 本太低。例如,有的企業一天的治污費用,可能就相當于一年的罰款。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一些企業鋌而走險。對無人機航拍發現的問題企業,應該逐一現場核 實,嚴肅處理,在經濟處罰之外,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的,應該將相關責任人移送公安機關。只有依法依規重罰,讓企業感到偷排偷放“成本”太高、得不償失,無人 機才會真正具有震懾力、殺傷力。
另外,對當地政府監管不力的情況,也應該予以調查和問責。部分隱藏在山區的土小作坊或許難以發現,但高高的煙囪排放大量煙粉塵,這種情 況需要出動無人機才能監測得到嗎?當地政府是否熟視無睹甚至有意縱容?地方政府負有保護當地環境的重任,應該向公眾提供良好生態環境這一公共產品,對地方 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有些領導干部對污染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兩只眼睛全閉上,對這樣的領導干部,即便當地GDP數據再 亮麗,在政績考核中也不應該得到高分。
無人機上了天,相關處罰和問責要盡快落地。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環保武器庫中的“利器”越來越多了。把這些武器的威力充分發揮出來,對污染環境和縱容污染的行為重拳出擊,我們才能打贏防治污染的艱苦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