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小伙“造”無人機幫農戶
2014-07-22 08:30:57來源:海都網 評論:0條
打印 轉發字號: T|T房靖鈞(左一)和同學們在德化縣航拍助農
N海都記者 高敏 實習生 曾會文 文/圖
海都訊 無人飛機、微型攝像機、圖傳機,對于19歲小伙房靖鈞而言并不陌生,在福建農林大學的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他熟練地操控著它們。今年暑期,房靖鈞組裝了上萬元的專業設備,和其他9位同學前往德化縣的小鄉村進行公益航拍助農活動。
高中畢業航拍淘金2000元
房靖鈞今年19歲,黑龍江鶴崗人,是福建農林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大一學生。這次航拍中使用的航拍設備由他提供,他也是航拍的操控手。
“購買無人機和微型攝像機等專業設備,大概花了1.2萬元。”房靖鈞告訴記者,無人機買的是半成品,又買了一些零件自己組裝。房靖鈞說,航拍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家人也非常支持。
去 年高考后,房靖鈞在老家發起成立了一個航拍團隊,包括攝像、后期制作在內大概有15人。“年齡跨度很大,最大的四十幾歲,最小的還在讀高中,才16歲,都 是男的。”玩了一陣子,團隊接到當地電視臺的一個航拍業務,賺了2萬元。房靖鈞分到2000元,這是他玩航拍淘到的第一桶金。他用這筆錢購買了一臺微型攝 像機。
助農航拍名聲傳到隔壁鎮
今年暑假,房靖鈞和農大的其他9位同學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德化助農。
經過調 查,團隊決定為德化縣龍潯鎮英山村的兩種特色農產品淮山、黃花遠志航拍。當地淮山種植的帶頭人李福龍說,雖然當地的淮山生產已經達到了科學化、標準化和規 模化,然而產品銷售和宣傳上的瓶頸始終無法突破。黃花遠志(又名黃花倒水蓮,一種可入藥的植物)也遇到了同樣問題。
同學們前往農產品種植基地,仔細觀察植物的生長,了解農戶種植情況,挖掘了各種拍攝素材。團隊先后進行了多次航拍。由于當地地形復雜,對航拍技術要求很高。不過可喜的是,大家的勞動成果受到了認可,附近南埕鎮的人還特意跑來,邀請他們幫忙航拍宣傳桃仙溪景區。
回到福州,房靖鈞又領著實踐隊的同學們把航拍的所有素材分別制成了三個“微”宣傳片。他不無期待,“德化不僅有陶瓷。也許我們可以幫助德化縣的特色農業、生態旅游業被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