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利用4日獲取的無人機影像,制作完成云南魯甸地震震后首批高分辨率影像圖,圖上可清晰判讀出房屋損毀、道路受阻、山體塌方、水位上漲及堰塞湖等情況。目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已將首批影像數據提供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應急辦、水利部、中國地震局等部門和單位,用于抗震救災指揮決策、搶險救災、災情評估、災害分析等的急需。
據悉,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6.5級地震發生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緊急調遣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4個無人機組前往災區,并于8月3日晚抵達災區。在克服震后降雨等不利因素后,于8月4日13時至15時,經過長達兩小時的飛行,獲取災區30平方公里的0.2米高分辨率影像,拍攝影像417幅,重點拍攝區域為已形成堰塞湖的牛欄江紅石巖村段。經初步解譯并綜合其他信息判斷,目前山體滑坡嚴重,堰塞湖水位上漲已近30米,水面面積已為正常水位的3倍。此外,紅石巖村段的道路損毀達數十處,房屋損毀嚴重。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組織技術人員連續作業,緊急對接收到的無人機所獲取的影像進行數據解譯分析,并制作受災地區災后影像圖及三維動態視頻。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在第一時間發布了云南魯甸地震災區的震前高清影像圖、行政區劃圖和趕制出的震后高清影像圖,并提供下載,供社會公眾了解災情使用。
目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正在災區組織多架無人機、測繪應急監測車等裝備緊張工作,力爭獲取更多震后影像數據,結合已有災區震前基礎測繪成果,快速對災區進行災害遙感解譯和評估,獲得災害位置、類型、規模和分布特征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