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 GoPro?
今年 6 月末,運動攝像機企業 GoPro 在納斯達克上市,受到了 Google、Facebook 們都不曾獲得的追捧:4 天時間股價漲幅超過 100%,市值一度超過 60 億美元。
GoPro 的走紅在于它顛覆了相機以前只能拍別人的局限,在極限運動的場合中,一旦換一種視角,就會拍攝出震懾人心的畫面。比起設備本身對于攝像機市場的顛覆,GoPro 開啟了新的想象力,這讓這家小眾產品的影響力不僅局限在極限運動愛好者中:足夠酷的人用它創造足夠酷的內容,足夠酷的內容在視頻網站引發大眾人群的追捧。也許大多數普通人買了 GoPro 也未必有機會拍出足夠震懾人心的畫面,但這個產品開啟了一種向往,或者說販賣的是一種「想要成為那群很酷的人」的情懷。
“在為愛好者提供了一體機航拍解決方案之外,面向專業人群,DJI還推出了專業用于航拍的六旋翼飛行平臺S800。”
和 GoPro 類似,DJI 也正逐漸從細分小眾人群開始影響大眾。從最初定位航模愛好者的飛行控制模型到集成了攝像與無人機功能于一身的航拍一體機,DJI 也在開啟一個新的想象力——「我們現在還不能人人都享受飛的樂趣,那只送『眼睛』到空中呢?」
實際上,GoPro 與 DJI 一直頗有淵源,因為最早 DJI 的設備就是作為 GoPro 攝像機的航空載具與其完美結合的。這種完美的結合甚至讓 GoPro 曾經找到 DJI 尋求定制自己品牌的一體化航拍設備。汪滔告訴極客公園,當時自己因為雙方價格沒有談攏而放棄了這個合作,現在看起來這或許是個對 DJI 很有意義的選擇,因為 DJI 這幾年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技術系統積累,現在已經不滿足做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而是要創造由自己主導的完整系統了。
“從自己的云臺到自己的圖像傳輸設備,甚至連航拍用的相機,DJI都親自來做”
如今 DJI 的粉絲并非只是航模愛好者,操作上簡單到開箱可用讓 DJI 的產品每天不僅僅在創造精彩的航拍內容,而且還在擴展著很多意想不到的使用邊界。
美國新墨西哥州,一位房產經紀人購買了一臺 DJI Phantom 2,他讓無人機到自己物業的上空飛行,在獨特的角度拍下照片和視頻,這些過去無法呈現的畫面,將一個待售三年的農場賣了出去;云南魯甸,地震后一支 5 人的航拍救援小組利用 DJI 的 S900 無人機在災區進行災后評估作業和聯合救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干洗公司曾因為用 DJI 的 Phantom 無人機快遞干洗好的衣服而名聲大噪;無論是亞馬遜還是國內快遞巨頭順豐,都已經將無人機送快遞列上日程;更常見的則是影視媒體中,從熱播美劇《摩登家庭》、《國土安全》,到 BBC 關于巴西世界杯的紀錄片乃至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DJI 的產品已經廣泛用作視頻的拍攝中去。
無人機顛覆世界才剛剛開始,從普通用戶看世界的一個新視角,到極客們眼里三維空間中的新智能節點。這家中國公司的故事,很可能不是「另一個 Gopro」,而會是「第一個 D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