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造成數百人傷亡,一百多萬人受災,災區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黨中央與全國人民的心。但因為山體滑坡,道路損毀,救援人員與救災物資無法第一時間運抵災區,同時受制于現役無人機飛行高度與航程有限,只能依靠衛星拍照災區圖像,無法實現實時監控災情與報警,這些都為防震減災工作帶來一定影響,國家對于一款能實現高空長航時小型飛行動力設備的需求日益強烈。
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作為國內航天動力系統主要研究承制單位,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察覺到國內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動力缺口后,隨即在2008年啟動了航空用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的技術研究與儲備工作。并從2011年開始,經過三年多的技術攻關,突破并掌握了單級高壓比渦輪增壓器的設計、高空渦輪增壓控制技術、高效中冷技術、高空模擬試驗方法等多項關鍵技術,順利完成國內首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的研制、生產,它的出現將能有效滿足我國防震減災與邊海防巡邏任務需求。
自主“雙核”動力 當然更加強勁
“活塞發動機是航空領域最早應用的一種飛行器動力,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亞音速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航空活塞發動機以技術成熟度高和經濟性能好等優勢,成為無人機領域的主要動力形式。而采用渦輪增壓技術的活塞發動機,本質上是一種由活塞燃燒室和渦輪壓縮系統組成的渦輪—活塞‘雙核心’組合發動機,它結合了兩型發動機的技術優勢,是利用排氣能量驅動增壓系統,提高進氣壓力,補償空氣密度的降低,不消耗有效功率的一種技術。”該所技術負責人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