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就著手研發用于無人機的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并廣泛運用于軍事領域,在執行情報、偵察、指揮控制、通信、部隊防護、心理戰、全天候打擊等復合任務中顯示出其巨大優勢。日本也計劃針對爭議島嶼研發一種高空超長航時無人機,以實現對爭議島嶼的全天候持久監控。
相對國外發達國家,我國這方面發動機的制造和應用技術均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無人機用活塞發動機技術與應用正處于迅猛發展時期。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在該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已完成了一款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的研制定型工作。
“這種擁有‘雙核心’的無人機用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作為國內首款定型的同類發動機,動力十分強勁,可滿足我國對小型通航動力與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動力需求,其中的高壓比增壓器、寬空域增壓控制系統等核心機均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輕巧靈活高載重 防震減災顯身手
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政府高度重視,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當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而做好這些工作的第一要務就是能用最快速度將救援物資與人員送到受災重災區去。但因為地震引發的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道路受阻,橋梁損毀,人員物資無法快速到位,武警戰士們在震后初期采用肩背物資的方式難以滿足受災地區的救援工作。并且受災地區多處于西南山區,海撥較高,采取低空空投物資的方式,也存在著亂流阻礙與空氣稀薄造成動力缺失等風險,同時成本巨大。
“采用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的飛行平臺的一大好處就是其良好的靈活性、工作可靠性和經濟性,同時維護保養簡單,起飛條件多樣,可在短時間內多次往返災區,獨有渦輪增壓技術,使其非常適合在高海撥空氣稀薄地區使用,同時它還具有現役無人機平臺所沒有的高載重量,可攜帶救災物資執行空投任務。”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技術負責人談到該型發動機在防震減災領域作用時說道。“在人員輸送方面,它也能發揮一定作用,通過搭載一種有人旋翼飛機,可以成為螺旋槳動力來源,攜帶3-5人短距離滑跑起飛,將救援人員運抵災區。”
?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