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測繪院通過在無人機上搭載雙通道光譜儀在閩江口進行水體光譜采集,這是該院無人機搭載光譜儀首次正式飛行,也是當下行業內首次使用無人機搭載光譜儀進行水體監測,開創了無人機低空遙感海洋監測的先河。這是由福建省測繪院和廈門大學共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重點海域海洋環境精細化監測集成應用示范的子課題無人機海洋監測系統所開展的研究和監測活動,為今后海洋赤潮、溢油低空遙感監測打下了基礎,進一步提高海洋環境監測效率。
福建省測繪院在項目中主要承擔該項目的子課題無人機海洋監測系統研究,通過在無人機上搭載雙通道光譜儀對水體監測,對海洋突發性事件、海洋災害、海洋環境變化進行動態監測,實時追蹤,為海洋預報人員快速預警提供實時的現場數據,為海洋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和解決方案。監測范圍包括赤潮監測與分析,海面溢油的監測與響應,臺風或風暴潮等海洋災害對沿海區域經濟影響評估。
主要實現定位赤潮發生區,定量赤潮面積;定位突發溢油事件,估算溢油面積及漂移路徑以及臺風/風暴潮等災害對漁業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本次飛行共35分鐘,監測面積約10平方公里,飛行了300米、350米和400米三個高度,監測數據為.irrt、.radt和.irrt格式。
建立無人機低空遙感海洋監測系統有助于提高海洋機動監測和防災減災應急監測能力,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優質的服務,進而為區域海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此次首飛標志著福建省測繪應急保障服務范圍已從陸地延伸至海洋,可為海洋預報和管理提供海洋應急保障服務能力。(張永年 張仲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