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12時,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兩架植保無人機在包頭湖農場上空盤旋,為棉花噴灑農藥,完成今年最后一次噴灑任務。
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大一小兩架植保無人機形狀各異,小飛機翼展1.5米左右,大飛機翼展大約3.5米。12時整,植保無人機緩緩起飛,經過微米級的霧化處理后在棉花植株3米上空均勻噴灑,并利用飛機螺旋槳產生的氣流覆蓋到整株棉花上。記者看到,無人機飛抵的地方,受下旋氣流的影響,棉花的葉子輕微翻動,這樣就保證了整株棉花能夠均勻受藥。
據極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介紹,一架植保無人機可攜帶10—30公斤的高濃度農藥,采用這種新型的農藥噴灑方式,能夠降低藥物使用量。此外,植保無人機的工作效率也很高,一架小型無人機每天可以噴灑600畝棉花地,而大型的無人機每天可噴灑超過1500畝的棉花地。
據包頭湖農場場長馮光永介紹,作為自動化棉花種植的先驅者和倡導者,包頭湖農場為無人機項目提供了專門的試驗田和對比田。早在今年初,該農場就開始引進無人機進行驗證作業,9個月來,技術人員針對棉花病蟲害防治和優產進行了大量的驗證工作。
從現場棉花長勢來看,經過無人機自動噴灑作業,試驗田的棉花長勢和人工精種的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因為從葉面肥到殺蟲劑完全由無人飛機自動噴灑完成,無人機試驗田在種植成本上要低得多,棉花每年需要噴灑7——10次藥,每畝地每次至少可以節省5元以上的成本。
使用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與傳統的人工或拖拉機噴灑農藥有什么不同?“我種了500畝棉花,這次使用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棉田有二十畝。”包頭湖農場六分場職工肖建磊告訴記者,拖拉機加人工打藥,作業時間長,效率低;拖拉機進出棉花地會對植物造成傷害,降低畝產量;農藥混合水進行噴灑,不均勻,還會對水資源造成浪費;人工噴灑農藥對人體健康也會帶來危害;農忙季節或病蟲害爆發的時候,人工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給農民帶來較大壓力。
而無人機恰好能解決這些問題,它可以日夜不間斷飛行,為病蟲害防治爭取寶貴時間;根據藥物、病蟲特征選擇最佳打藥時間;無人機依靠電能提供動力支持,不燒油,費用更低。肖建磊說,經過今年的驗證,他嘗到了高科技的甜頭,明年他準備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