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地處內蒙古西部的杭錦旗實現衛星放牧,通過接收手機短信或上網查詢,監控牧群的蹤跡。“這次即將實施的數字牧場,可以說是衛星放牧的整合升級版。”杭錦旗農牧業局信息中心主任朝魯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上海盈方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政府,三方將共同建設基于北斗系統的“數字牧場”。
“北斗數字牧場”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自主研發,由定位項圈、無人機及飛控系統、終端機、數據庫軟件、APP查詢軟件、運維服務平臺IT系統及牧場、牛等要素組成。
航天772所在2013年利用“北斗定位項圈”,首次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成功應用于青藏高原藏羚羊遷徙規律的研究,起到了北斗應用的典型示 范作用。該系統由航天772所自主研發,其過程完全可控,也就是說,“北斗定位項圈”從芯片到軟件到終端再到系統,完全都是“中國制造”,藏羚羊等動物遷 徙研究不再需要依靠外國的技術支撐及購買昂貴的數據。
航天772所所長趙元富介紹,和美國GPS系統相比,北斗系統擁有自主可控、安全、短報文回傳等優勢,特別適合在移動通訊信號覆蓋不到的中國西部偏遠無人牧區使用,覆蓋面更為廣泛。
內蒙古的牲畜牧養,也將有北斗系統在天上照看。在中國的內蒙古、青海等西部牧區,牲畜在牧民各自承包的草場上放養,一些草場面積大、牲畜數量多,為防止牲畜走失或遭遇意外,牧民往往需要親自或雇人放牧。
朝魯說,“數字牧場”系統供牧民使用,解放了勞動力,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系統將不斷完善,未來還會實現北斗系統和GPS系統兼容版本。
“數字牧場”整合了定位、數據、視頻等綜合技術,使北斗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未來將開發實現牧群健康狀態監控,為畜牧業產業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提供示范。
趙元富介紹,“北斗數字牧場”預計在2015年初完成第一期工程。他說,如果項目今后能由點到面,逐步推廣到鄂爾多斯、內蒙古等更廣闊地區。不僅會提升畜牧業產業利潤率,更能從深層次解決食品安全和食品溯源問題,促進廣大西部地區農牧業經濟發展。
另外,“北斗數字牧場”還可監控保護珍稀動物、瀕危植物,監測自然生態環境,甚至可拓展應用到草原防火、防凌防汛等鄰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它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為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等服務。目前,這個系統在中國市場實用化步伐加快,已開始在交通、氣象、漁業等行業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