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無人機用膠帶捆綁
據報道,伊朗“雷霆-85”無人機是裝滿炸藥的遠程控制無人機,按照制造者的意圖,它和大多攻擊型無人機一樣,不以導彈攻擊目標,而是自己撞向目標。
但從視頻中發現,包括攝像機在內的部分設備,甚至是彈頭,都被普通膠帶捆綁在其機身上。但對于一次性無人機而言,不一定要使用高品質的材料和昂貴的攝像機,然而在其機身上還有膠布卻給人留下了“設計業余”的印象。
成為“強國”反恐利劍
當然,軍事強國也充分利用了無人機。自發動反恐戰爭以來,美國動用了所有資源,在當前財政緊縮、軍費開支逐漸下降的大背景下,無人機的地位不斷提高,成了反恐的新模式。
無人機在反恐戰爭中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搜集情報;二是實施“定點清除”。2011年9月,美軍無人機在也門將“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領 導人安瓦爾·奧拉基炸死;2012年6月,美無人機在巴基斯坦將“基地”組織二號人物阿布·利比炸死;2013年5月,美無人機炸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二號 領導人拉赫曼。無人機已經成為美軍的反恐利劍。
納粹德國首先投入實戰
從1917年英國成功研制世界第一架無人機算起,無人機的歷史已逾百年。由于無人機非常符合戰爭“零傷亡”原則,逐漸成為戰場上的“主角”。
盡管無人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經研發成功,但此后二十多年,基本上都用作靶機,供部隊訓練、演習打靶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無人機才真正用于戰爭。
二戰中,德國首開先河。真正用于實戰的無人機,應該是德國V-1無人攻擊機。V-1攻擊機就是著名的復仇者一號,速度每小時高達470英里 (約756公里),專門為攻擊英國而設計,也是當代巡航導彈的先驅。1944年,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連連失利,美蘇等國都開始反攻歐洲大陸,希特勒眼看 大勢已去,決定空襲盟軍后方。
1944年6月13日,V-1首次轟炸倫敦,在最初五個星期里,德軍共發射了3000多架。后來又從法比荷發射了8000多架,但命中率相當低,只有2300架擊中目標,全英有900多人死于該型無人機之下。
德國的科技領先時代數十年,實際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以前,世界上每一種研制成功的無人機都是以V-1或“福克-沃爾夫”(Fw 189)飛機的構造思想為基礎。
美國在越戰中大規模使用
無人機走上世界戰爭史的舞臺,是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60年代初,越戰期間,北越在前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嚴密的防空火力網,讓美國戰機損失嚴重,大量飛行員死亡或被俘,甚至美國共和黨 總統候選人麥凱恩也在越戰中被俘。為應對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美軍開始在戰場使用無人機。即使被擊落了,也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另一方面造價低。
從1964 年到1975 年,美軍出動3435架次無人機進行偵察,其中2873架次安全返回,完成了空中偵察任務的80%,這讓世人第一次看到無人機這種新兵器特殊的實戰功能。
未來催生無人化作戰
無人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主要有以下四個發展趨勢:1、向隱形無人機發展。為了對付日益增強的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許多先進的隱形技術被 應用到無人機的研制上。隱形后的無人機,從地面向上看,無人機具有與天空一樣的顏色;從空中往下看,無人機呈現與大地一樣的顏色。
2、向高空、長航時發展。老式的無人機滯空時間短,飛行高度低,偵察監視面積小,不能連續獲取信息,甚至會造成情報“盲區”,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3、向空中預警發展。美軍認為,21世紀的空中偵察系統主要由無人機組成。美軍計劃用預警無人機取代E-3和E-8有人駕駛預警機,使其成為21世紀航空偵察的主力。
4、向空中格斗發展。攻擊無人機是無人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由于無人機能預先靠前部署,可以在距離所防衛目標較遠的距離上摧毀來襲的導彈。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人機的影響會很可能催生新的戰爭形態—無人化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