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高壓工程采用無人機放線
昨天上午,“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召開。按照國家電網統一部署,錫盟—山東 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啟動實施。據了解,該工程在天津界內共有290基桿塔,首批22基電力桿塔已同時開展施工建設,這標志著天津地區首個特 高壓電網項目啟動開工,天津“外電入津”取得重要進展,天津電網進入特高壓時代。
【現狀】
2020年電力缺口達742萬千瓦
天津電網外受電比例目前保持在20%左右。預計到2017年、2020年,本市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970億千瓦時、1120億千瓦時,電網 最大負荷分別將達到1730萬千瓦和2120萬千瓦,電力缺口將達570萬千瓦和742萬千瓦,將占整體的33%和35%。隨著天津經濟快速發展,電力供 應存在缺口問題愈發明顯。與此同時,本市還面臨著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問題。這些均迫切需要加快建設特高壓電力工程,將更多的天津以外的電能安全可靠地輸送 進來。
【規劃】
“兩交兩直”工程明年9月前開工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規劃,天津地區特高壓工程共四項,即“兩交兩直”,分別是錫盟—山東、蒙西—天津南等兩項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和錫盟—江蘇、呼盟—山東等兩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這四項工程將陸續于明年9月前實現開工建設。
“兩交兩直”沿線途經天津市薊縣、寶坻、武清、西青、靜海、濱海新區6個行政區縣,穿越楊柳青鎮等27個鄉鎮,累計全長515公里。其中,此次率先啟動開工的錫盟—山東工程,天津界內線路全長150公里。
天津外購電比例將升至30%以上
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全部建成投運后,華北電網將初步形成特高壓交流網架,京津冀魯新增受電能力3200萬千瓦,華東 電網將形成特高壓交流環網,長三角地區新增受電能力3500萬千瓦,每年可以減少發電用煤2億噸,減排二氧化硫96萬噸、氮氧化物53萬噸、煙塵11萬 噸,可有力地支撐受端地區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兩交兩直”四項特高壓工程建成后,將成為天津新的電源注入點,提高受電能力500萬千瓦,使天津外購電比例提高至30%以上,緩解天津電網供電緊張狀況;將天津的最高電壓等級上升至1000kV(目前為500kV)。
年節約煤炭消耗達900萬噸
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京津冀等區域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替代燃煤、加快火電、風電等電力外送通 道建設等均有明確要求。屆時,本市可年節約煤炭消耗900萬噸,減少地區二氧化碳排放2690萬噸、二氧化硫81萬噸、氮氧化物40.5萬噸;可減少輸電 損耗、節約線路走廊占地、增加經濟輸電距離,有力保障天津經濟發展,有效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
【鏈接】
一般把1萬伏、3.5萬伏叫做高壓,而把11萬伏到75萬伏都統稱作超高壓。為了進一步提高輸電效率,2008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建成了第一個 100萬伏的輸電試驗示范工程,從山西的晉東南到河南南陽再到湖北荊門。這100萬伏的電壓就叫特高壓,同時這也是世界上電壓最高的、技術最先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