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4:大運負責人看航展
2013年1月26日,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運輸機"鯤鵬"首飛成功。
"大運"一飛沖天,圓了中國人的大飛機之夢。今天,垂尾繪有巨大國旗的"大運"783號機,在國外同行和公眾面前又一次飛上了藍天。
中航工業大運項目總負責人耿汝光:看到那一刻,我仿佛又想起了2013年的1月26號,我們這個飛機首飛的時候那一剎那,雖然說這一剎那就是從地面升起,但是對于我們來講,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自豪和驕傲在心中激蕩。
中 國是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后第四個能夠研制大型運輸機的國家。在此之前,世界上成功試飛的大型運輸機只有俄羅斯的伊爾-476運輸機、美國波音公司的 C-17運輸機和烏克蘭的安-225運輸機。 作為最近幾年我國航空工業的標桿,大運承載了億萬中國人的夢想。本屆航展上,無數觀眾為它著迷、喝彩。很多網友的留言,讓耿汝光和他的團隊心里暖暖的。
中 航工業大運項目總負責人耿汝光:我發現很多網友的評價確實很專業,比如他說這個飛機的外形很好,和這次來參展的C-17,還有空軍伊爾76都做了很系統的 一些比較,這些比較都很專業,我覺得我們這個國家不止我們這個航空團隊在從事航空事業,很多民眾都很關心、支持我們國家航空事業的發展。
大運從立項到首飛歷經5年多的時間,這個周期只有其它國家研發同類機型的一半。和時間賽跑,靠的是中國航空人日以繼夜的拼搏,而咬緊牙關追趕的背后,是中國曾經受制于人的尷尬。
中航工業大運項目總負責人耿汝光:因為這些年我們親歷的,比如說5.12大地震,利比亞撤僑在這些突發事件的過程當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就是我們的空中運輸力量不行。那么有了這樣一個大型的運輸機,今后再有這樣的突發事件上,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滿足于這類情況的需要。
大 運飛上了藍天,而預計明年首飛的我國民用大飛機C919,也在這次航展上簽下大訂單。另外一款新舟700支線客機,則很有可能成為世界渦槳支線客機的龍頭 老大,市場前景同樣廣闊。而這款新舟700,恰恰是耿汝光在本屆航展中格外看中的一款產品。新舟700的同類型飛機,最強勁的對手,是來自歐洲的ATR和 加拿大的龐巴迪。但耿汝光認為,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中,大家既是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適當的競爭,會使產品性能更加優越。
中航工業大運項目總負責人耿汝光:我們對未來的支線航空有一個預測,在未來的20年,在支線航空領域大概需要3000-4000架這樣一個市場的量。現在我們的計劃是到2017年的上半年能夠實現首飛,首飛之后我們再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吧。
故事5:產業專家看航展
飛機表演區的停機坪上,一架"運-12"飛機起飛,飛行員在空中盤旋30分鐘,完成了一系列飛行動作后沉穩降落。這款"運12"屬于輕型多用途飛機,機艙里可以乘坐約20人,是唯一取得美國適航認證的國產民用飛機。
中航工業哈飛公司飛行員趙鳳德:這個飛機當然速度更快一些,高度更高一些,它的安全性、舒適性要比原來都要更好一些。這個飛機呢,適合于比較復雜的山區、高原,比較短的航線,支線航線,這樣可能更好一些。
航展不僅是展示的平臺,更是交易的平臺。中航工業哈飛剛剛簽署了20架"運12"飛機出口美國的合同,這也是國產民機首次進入發達國家市場。這批運12將用于美國拉斯維加斯到大峽谷之間的旅游觀光和短途客貨運輸。
包括"運12"在內,不同機型的訂單簽署,構成了本屆航展的一道獨特風景。
周樂偉,珠海市會議展覽局的負責人,已經連續10年負責珠海航展的舉辦,每屆航展上的交易情況他都了然于胸。
這 屆航展AC311簽署了46架的采購協議和銷售合同,AC311是中航工業自主創新研制的兩噸級的輕型民用直升機,前面兩個駕駛員,后面可以坐四個人,飛 機已經先后取得了民航的試航證和生產許可證,通過了AEG取證已經交付了大概十幾架飛機,從去年開始已經交付。46架整個成交金額大概不到10個億人民 幣。